|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超声换能器综述 | 第11-12页 |
| 1.2.1 超声换能器的分类 | 第11-12页 |
| 1.2.2 超声换能器的性能评价方法 | 第12页 |
| 1.3 压电超声换能器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 1.4 标准超声换能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标准压电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 第18-29页 |
| 2.1 铌酸锂单晶的压电效应 | 第18-20页 |
| 2.2 压电方程 | 第20-21页 |
| 2.3 厚度伸缩振动模式的机电等效模型 | 第21-24页 |
| 2.4 超声换能器的谐振特性 | 第24-27页 |
| 2.5 标准超声换能器在毫瓦级超声功率计检定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及研制 | 第29-40页 |
| 3.1 铌酸锂单晶最佳切型的选择 | 第29-30页 |
| 3.2 压电振子外观尺寸设计要求 | 第30-32页 |
| 3.3 超声换能器外观尺寸设计 | 第32-33页 |
| 3.4 压电振子电极的设计 | 第33-36页 |
| 3.4.1 电极材料的选择 | 第33-34页 |
| 3.4.2 电极尺寸的设计及要求 | 第34-35页 |
| 3.4.3 电极制备工艺的选择 | 第35-36页 |
| 3.5 换能器的研制工艺 | 第36-38页 |
| 3.5.1 材料准备 | 第36页 |
| 3.5.2 压电晶片电极焊接 | 第36-37页 |
| 3.5.3 换能器装配流程 | 第37-38页 |
| 3.6 影响换能器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超声换能器声场特性研究实验 | 第40-54页 |
| 4.1 测量原理——水听器法 | 第40-41页 |
| 4.2 主要声场参数及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4.3 实验设计 | 第42-46页 |
| 4.3.1 实验装置简介 | 第42-44页 |
| 4.3.2 三维精密自动扫描技术 | 第44-45页 |
| 4.3.3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4.4 声场测量实验 | 第46-53页 |
| 4.4.1 实验准备 | 第46-47页 |
| 4.4.2 工作频率测试实验 | 第47-50页 |
| 4.4.3 三维声场分布测试实验 | 第50-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超声换能器输出功率标定实验 | 第54-64页 |
| 5.1 毫瓦级超声功率基准装置简介 | 第54-55页 |
| 5.2 超声功率测量方法—辐射力天平法 | 第55-56页 |
| 5.3 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 | 第56-58页 |
| 5.3.1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 5.3.2 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采取的措施 | 第57-58页 |
| 5.4 实验数据与不确定度分析 | 第58-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总结 | 第64页 |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