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近场声悬浮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超声悬浮原理 | 第10-11页 |
1.2 超声悬浮的分类 | 第11-14页 |
1.2.1 驻波悬浮 | 第11-12页 |
1.2.2 近场声悬浮 | 第12-13页 |
1.2.3 近场声悬浮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 近场声悬浮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4 近场声悬浮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1 超声波电机(马达) | 第16-17页 |
1.4.2 超声波非接触运输系统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声波方程及声辐射压力的理论研究 | 第20-28页 |
2.1 理想流体媒质中的声波方程 | 第20-21页 |
2.1.1 运动方程 | 第20页 |
2.1.2 连续性方程 | 第20-21页 |
2.1.3 物态方程 | 第21页 |
2.2 平面声波垂直入射时的反射和透射 | 第21-22页 |
2.3 声波的吸收 | 第22-23页 |
2.4 声辐射压力 | 第23-27页 |
2.4.1 无限大障板上圆形活塞的辐射 | 第23-25页 |
2.4.2 指数型旋转激励盘的辐射声压力 | 第25页 |
2.4.3 弯曲振动圆盘的声辐射压力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近场声悬浮系统装置的建立 | 第28-46页 |
3.1 超声波电源 | 第28-29页 |
3.2 换能器的设计 | 第29-34页 |
3.2.1 超声换能器简介 | 第29-30页 |
3.2.2 纵向复合式压电换能器 | 第30-31页 |
3.2.3 任意变截面棒的振动方程 | 第31-34页 |
3.3 超声变幅杆的选择 | 第34-37页 |
3.3.1 复合变幅杆的理论及设计 | 第34-36页 |
3.3.2 带有圆锥形过渡阶段的阶梯形变幅杆 | 第36-37页 |
3.4 大振幅换能器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41页 |
3.4.1 有限元简介 | 第37-38页 |
3.4.2 振幅换能器的模态分析 | 第38-40页 |
3.4.3 谐响应分析 | 第40-41页 |
3.5 弯曲振动盘的设计 | 第41-43页 |
3.5.1 自由弯曲振动盘理论 | 第41-42页 |
3.5.2 弯曲振动盘的设计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4章 近场声悬浮系统的辐射声场研究 | 第46-56页 |
4.1 近场声悬浮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4.1.1 圆盘激励盘的近场声悬浮的厚度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4.1.2 指数型旋转激励盘近场声悬浮的模态分析 | 第48-50页 |
4.2 指数型旋转激励盘的实验研究 | 第50-52页 |
4.3 近场声悬浮的声场分布 | 第52-55页 |
4.3.1 指数型旋转激励盘的声场分析 | 第52-54页 |
4.3.2 与圆盘的比较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