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税政策终结过程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14-19页 |
一、 渐进理论 | 第14-16页 |
二、 多源流理论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19-36页 |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19-33页 |
一、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 公共政策终结的概念及类别 | 第20-28页 |
三、 政策周期 | 第28-29页 |
四、 政策终结的多源流分析框架 | 第29-33页 |
第二节 农业税的内涵及构成 | 第33-36页 |
一、 农业税内涵 | 第33-34页 |
二、 农业税的特点 | 第34-35页 |
三、 农业税的要素构成 | 第35-36页 |
第二章 中国农业税政策的终结分析 | 第36-55页 |
第一节 中国农业税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36-39页 |
一、 中国古代农业税政策演变 | 第36-38页 |
二、 近现代社会的农业税 | 第38页 |
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农业税政策调整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农业税政策由问题源流中凸显 | 第39-42页 |
一、 农业税政策的负面效应 | 第39-41页 |
二、 农业税政策的制度缺陷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农业税政策终结过程中的政策源流 | 第42-44页 |
一、 取消农业税制度 | 第42-43页 |
二、 保留农业税制度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农业税政策终结过程的政治源流 | 第44-46页 |
一、 公众舆论的压力 | 第44-45页 |
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农业税终结多源流的正耦合 | 第46-50页 |
一、 农业税终结的机会之窗 | 第46页 |
二、 农业税终结的推动者和方式 | 第46-47页 |
三、 正耦合---取消农业税 | 第47-49页 |
四、 农业税终结的逻辑关系 | 第49-50页 |
第六节 农业税终结的意义和挑战 | 第50-55页 |
一、 农业税终结的积极效应 | 第50-52页 |
二、 农业税终结后农村社会管理问题 | 第52-55页 |
第三章 中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经验分析及启示 | 第55-67页 |
第一节 农业税终结成功的原因 | 第55-58页 |
一、 形成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合力 | 第55页 |
二、 顶层设计和地方试点相结合 | 第55-56页 |
三、 取消农业税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 第56页 |
四、 配套措施齐全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不足之处 | 第58-60页 |
一、 转移支付的无效利用 | 第58-59页 |
二、 农民负担问题依然存在 | 第59页 |
三、 行政体制改革不当 | 第59-60页 |
第三节 中国政策终结的策略选择 | 第60-67页 |
一、 进行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 | 第60-61页 |
二、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61-62页 |
三、 把握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促进政策终结 | 第62-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