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宋时期山水画构图特点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两宋时期山水画构图样式的演变 | 第9-11页 |
(一) 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形式的显现 | 第9-10页 |
(二) 南宋时期山水画构图形式的演变 | 第10-11页 |
二 两宋时期山水画构图样式差异 | 第11-27页 |
(一) 北宋时期山水画的构图样式特点 | 第11-17页 |
1 立轴样式特点 | 第12-15页 |
2 横卷的样式特点 | 第15-16页 |
3 小幅的样式特点 | 第16-17页 |
(二) 南方时期山水画构图样式特点 | 第17-23页 |
1 边角布景式立轴构图样式 | 第17-19页 |
2 横卷样式特点 | 第19-21页 |
3 小幅样式特点 | 第21-23页 |
(三) 两宋时期山水画构图样式变化的原因 | 第23-27页 |
1 地域原因 | 第23-24页 |
2 历史原因 | 第24-25页 |
3 宋代理学文化对于山水画构图的影响 | 第25-27页 |
(1)宋代理学的兴起以及特点 | 第25页 |
(2) 宋代理学的认知方式对宋代构图的影响 | 第25-27页 |
(3) 宋代理学的创新追求对于构图形式的影响 | 第27页 |
三 两宋时期山水画空间布局特点 | 第27-35页 |
(一) 两宋时期山水画的空间认知方法 | 第27-30页 |
1 观物和观我 | 第27-28页 |
2 “以大观小”和“以小观大” | 第28-30页 |
(1)北宋山水画“以大观小”的空间认知方式 | 第28-29页 |
(2)南宋时期山水画“以小观大”的空间认知方式 | 第29-30页 |
(二) 两宋时期山水画的空间构架表现 | 第30-32页 |
1 “三远”观察法的特点 | 第30-31页 |
2“三远论”在两宋山水画构图中的运用 | 第31-32页 |
(三) “计白当黑”表现形式在两宋山水画中的体现 | 第32-33页 |
(四) 两宋山水画构图的空间审美特征 | 第33-35页 |
1 北宋山水画的空间审美特征 | 第33-34页 |
2 南宋时期山水画空间审美特征 | 第34-35页 |
四 两宋山水画对后世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 学习宋人“澄怀味象”的审美精神 | 第35-36页 |
(二) 学习宋人平远尚淡的“淡远"的意境 | 第36-37页 |
(三) 对以后山水画构图的启示 | 第37-39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