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参数辨识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2.2 励磁系统的常用模型 | 第12-13页 |
1.2.3 参数辨识方法 | 第13-15页 |
1.2.4 参数辨识算法 | 第15-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励磁模型及其参数的数值可辨识性分析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模型及其参数的数值可辨识性的频域分析 | 第19-23页 |
2.2.1 励磁模型常见环节可降阶或转换的频域条件 | 第19-21页 |
2.2.2 电网扰动激励下模型及其参数的数值可辨识性分析 | 第21-23页 |
2.3 模型及其参数可辨识性的时域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基于PLPF法的高阶微分方程的模型辨识 | 第23-24页 |
2.3.2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参数可辨识性的数值判断方法 | 第24-25页 |
2.4 时域仿真验证 | 第25-31页 |
2.4.1 BPA-FV模型的数值可辨识性 | 第26-29页 |
2.4.2 BPA-FM模型的数值可辨识性 | 第29-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动态PMU同步数据质量对参数辨识的影响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 第32-34页 |
3.3 量测误差的影响 | 第34-40页 |
3.3.1 理论分析 | 第34-37页 |
3.3.2 基于统计的仿真验证 | 第37-40页 |
3.4 PMU数据不同步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1 理论分析 | 第40-41页 |
3.4.2 仿真验证 | 第41-42页 |
3.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输出误差准则的励磁参数抗差辨识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抗差辨识原理 | 第44-45页 |
4.2.1 时域辨识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页 |
4.2.2 抗差准则函数 | 第44-45页 |
4.3 等价权函数及残差序列的自适应估计 | 第45-49页 |
4.3.1 不同的等价权函数和极值函数 | 第45-48页 |
4.3.2 残差序列的自适应分布估计 | 第48-49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9-54页 |
4.4.1 不同噪声水平下的辨识效果 | 第50-52页 |
4.4.2 坏数据存在下的辨识效果 | 第52-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计及非线性环节的励磁模型参数辨识 | 第55-63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励磁模型的非线性环节简介 | 第55-58页 |
5.2.1 BPA-FV自并励励磁模型 | 第55-56页 |
5.2.2 BPA-FM三机励磁模型 | 第56-58页 |
5.3 参数分类辨识策略 | 第58-59页 |
5.4 参数整体辨识的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5.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