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重金属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活性及金属抗性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国内外生物冶金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浸矿微生物第12-14页
        1.3.1 浸矿微生物的种类第12-14页
        1.3.2 浸矿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第14页
        1.3.3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第14页
    1.4 微生物的金属离子抗性机制第14-17页
        1.4.1 原核微生物中一般的铜离子抗性机制第14-15页
        1.4.2 微生物细胞的锌离子耐受机制第15-17页
    1.5 浸矿微生物的金属抗性第17-19页
        1.5.1 浸矿微生物对金属的耐受能力研究第17-18页
        1.5.2 浸矿微生物金属抗性机制研究现状第18-19页
    1.6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0页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9页
        1.6.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2 17株A.ferrooxidans菌株对Cu~(2+)、Zn~(2+)抗性能力的测定及分类第20-24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2.1 菌株和培养条件第20-21页
        2.2.2 A.ferrooxidans菌株铜、锌离子抗性能力的测定及分类第21页
        2.2.3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1页
        2.2.4 Fe~(2+)氧化率的测定第21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22页
        2.3.1 17 株A.ferrooxidans菌株的铜离子抗性及分类第21-22页
        2.3.2 17 株A.ferrooxidans菌株的锌离子抗性及分类第22页
    2.4 分析与讨论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17 株A.ferrooxidans菌株中金属抗性抗性相关基因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41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3.2.1 菌株和培养条件第24页
        3.2.2 引物设计第24-25页
        3.2.3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5-26页
        3.2.4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第26页
        3.2.5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鉴定第26页
        3.2.6 PCR产物纯化及测序第26-27页
        3.2.7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3.3.1 17 株A.ferroxidnas菌株中8个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测序结果第27-28页
        3.3.2 8 个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第28-37页
        3.3.3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7-39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在6株A.ferrooxidans菌株中的差异性表达第41-54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4.2.1 实验菌株与培养基第41页
        4.2.2 菌株的培养及金属抗性能力的测定第41页
        4.2.3 细胞总RNA的提取及浓度检测第41-42页
        4.2.4 cDNA的合成第42-43页
        4.2.5 引物的设计及检测第43-44页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第44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51页
        4.3.1 Cu~(2+)、Zn~(2+)对6株A.ferrooxidans代表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4-46页
        4.3.2 RNA质量的评估第46页
        4.3.3 引物的质量评估第46页
        4.3.4 目标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及熔解曲线第46-49页
        4.3.5 Cu~(2+)刺激下金属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第49-50页
        4.3.6 Zn~(2+)刺激下金属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第50-51页
        4.3.7 金属抗性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与菌株金属抗性间的相关性第51页
    4.4 分析与讨论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大连池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下一篇:脂质与植物甾醇及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