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唐语林》士风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问题提出第11页
    1.2 关于《唐语林》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关于《唐语林》第11-13页
        1.2.2 关于士风的研究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构想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士人与士风相关概念阐释第15-17页
2 《唐语林》中的士风表现特征第17-39页
    2.1 政治之风第17-24页
        2.1.1 以天下为己任的尽忠直谏第17-19页
        2.1.2 仕途担忧与方术寄托第19-22页
        2.1.3 向往自然与寄托怀抱第22-24页
    2.2 道德之风第24-30页
        2.2.1 熟睦内外的孝悌风第25-27页
        2.2.2 儒家礼的施行与皇权法的融合第27-29页
        2.2.3 生死不能置之度外第29-30页
    2.3 个性之风第30-39页
        2.3.1 外在形象的美与戏谑第31-32页
        2.3.2 言行举止的理性与张扬第32-35页
        2.3.3 矛盾个性里的真挚性情第35-39页
3 《唐语林》士风特征背后的成因探析第39-68页
    3.1 时代特征与社会政治第39-44页
        3.1.1 士风的发轫期和引领风潮—初唐时期第39-40页
        3.1.2 盛世局面的机遇期第40-41页
        3.1.3 深沉务实的救世群体第41-43页
        3.1.4 无处安放的治世情怀第43-44页
    3.2 科举考试制度第44-49页
        3.2.1 进士科与明经科第44-46页
        3.2.2 岁举与制举第46-47页
        3.2.3 科举制影响第47-49页
    3.3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第49-57页
        3.3.1 儒学以天下为己任第49-50页
        3.3.2 礼法精神第50-52页
        3.3.3 广开言路与直言进谏第52-53页
        3.3.4 儒释道合流第53-56页
        3.3.5 儒学忠孝观念的教化作用第56-57页
    3.4 《唐语林》选材与作者王谠第57-68页
        3.4.1 《唐语林》选材第57-60页
        3.4.2 王谠社会生活经历第60-61页
        3.4.3 王谠与苏轼第61-68页
4 《唐语林》与《世说新语》中反映的士风对比第68-81页
    4.1 士人与自然第68-71页
        4.1.1 亲近与欣赏第68-69页
        4.1.2 自然士人的精神共鸣第69页
        4.1.3 自然与人生第69-71页
    4.2 士人与礼法第71-74页
        4.2.1 反抗传统旧礼法第71-73页
        4.2.2 反抗与矛盾并存第73-74页
    4.3 士人与个性第74-81页
        4.3.1 尽情享受第74-75页
        4.3.2 保存自我第75-76页
        4.3.3 行为乖僻与奇异第76-78页
        4.3.4 忠孝观念的贯彻第78-81页
5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英汉中动构式认知研究
下一篇:孟子尚义与其文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