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一、导言 | 第12-2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二) 相关概念与研究述评 | 第14-21页 |
1、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关于我国农民市民化实现机制的研究述评 | 第15-19页 |
3、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4、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20-2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一) 国外关于农民市民化研究的理论代表 | 第21-24页 |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 第21-22页 |
2、哈里斯——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 | 第22页 |
3、诺瑟姆曲线和推拉理论 | 第22-23页 |
4、帕特南与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二) 国内关于农民市民化的研究 | 第24-27页 |
1、经济学角度 | 第24-25页 |
2、社会学角度 | 第25-26页 |
3、政府责任角度 | 第26-27页 |
(三) 小结 | 第27页 |
三、关于南棠阴社区的个案研究 | 第27-36页 |
(一) 研究选点的背景介绍 | 第27-29页 |
1、枣庄市的城市化和新农村发展状况说明 | 第27-29页 |
2、枣庄市南棠阴社区的概况 | 第29页 |
(二) 枣庄市南棠阴社区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概况 | 第29-36页 |
1、关于收集起来土地的补偿及使用情况 | 第29-30页 |
2、社区失地农民的安置状况 | 第30-32页 |
3、关于政府投入力度的调查 | 第32-34页 |
4、社区居民的社区生活的满意度调查 | 第34-35页 |
5、小结 | 第35-36页 |
四、从南棠阴社区看过渡型社区居民实现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 经济权利方面 | 第36-37页 |
1、关于土地的补偿机制有待商榷 | 第36-37页 |
2、就业服务缺位,就业保护缺乏 | 第37页 |
(二) 政府投入方面 | 第37-38页 |
(三) 社会权利方面 | 第38-39页 |
1、失地农民未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 第38页 |
2、社会资本普遍缺失,城市归属感不足,参与意识淡薄.. | 第38-39页 |
3、小结 | 第39页 |
五、关于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实现机制的思考 | 第39-49页 |
(一) 就业方面 | 第39-42页 |
1、规模化经营背后的农民就业问题 | 第39-40页 |
2、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对农民市民化的启示 | 第40-41页 |
3、增加非农业技能的培训投入,建立就业培训机制 | 第41-42页 |
(二) 落实过渡型社区居民市民化身份的制度性安排 | 第42-45页 |
1、对被征地农民补偿机制的思考 | 第42-43页 |
2、过渡型社区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性安排 | 第43-44页 |
3、建立合理城市化引导政策 | 第44-45页 |
(三) 重塑社会资本 | 第45-49页 |
1、重塑社会资本的作用 | 第46-47页 |
2、重塑社会资本的方法 | 第47-48页 |
3、重塑社会资本的要点 | 第48-49页 |
六、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