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水体中硝酸盐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技术 | 第11-14页 |
1.1.1 水体中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水体中硝酸盐污染来源 | 第12-13页 |
1.1.3 硝酸盐的治理技术 | 第13-14页 |
1.2 水体中阿特拉津污染现状及降解 | 第14-16页 |
1.2.1 水体中阿特拉津污染现状 | 第14-15页 |
1.2.2 阿特拉津的降解 | 第15-16页 |
1.3 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好氧反硝化菌的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1.3.2 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研究 | 第18页 |
1.4 固体碳源反硝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1 纤维素类固体碳源 | 第19-20页 |
1.4.2 BDPs 类固体碳源 | 第20-21页 |
1.4.3 利用固体碳源反硝化去除水中有机物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固体碳源选择及其好氧反硝化性能研究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菌种来源与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2 碳源材料与实验用水 | 第24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2.5 主要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3.1 固体碳源静态释碳性能及评价 | 第27-29页 |
2.3.2 碳源投加量对好氧反硝化性能影响 | 第29-30页 |
2.3.3 固体碳源用于好氧反硝化性能测定 | 第30-32页 |
2.3.4 初始 NO3--N 浓度对好氧反硝化性能影响 | 第32页 |
2.3.5 温度对固体碳源好氧反硝化性能影响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好氧反硝化条件下去除阿特拉津的初步鉴定 | 第35-44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3.1 阿特拉津对反硝化性能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固体碳源好氧反硝化条件下对阿特拉津的去除 | 第38-39页 |
3.3.3 不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阿特拉津降解产物初步分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固相好氧反硝化同步去除硝酸盐和阿特拉津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2.2 实验装置 | 第44-45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4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4.3.1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与启动 | 第46-48页 |
4.3.2 反应器稳定运行状况 | 第48-51页 |
4.3.3 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 NO3--N、AT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溶解氧对反应器 NO3--N、AT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5 固体碳源表面结构及生物膜形态观察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