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社会发展需求带来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性 | 第13页 |
1.1.2 大学城增多带来空间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 第13-14页 |
1.1.3 空间优化对于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8页 |
1.3.1 研究范围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3.2 研究范围位置界定 | 第17-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2.1.1 功能混合 | 第21-22页 |
2.1.2 大学城 | 第22-23页 |
2.1.3 大学城开发模式 | 第23-24页 |
2.1.4 空间布局 | 第24-2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2.1 共享理念 | 第25-26页 |
2.2.2 触媒理论 | 第26页 |
2.2.3 城中城理论 | 第26-27页 |
2.2.4 产城融合理论 | 第27页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7-32页 |
2.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9-30页 |
2.3.3 研究动态述评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空间认知与发展现状 | 第32-54页 |
3.1 大学城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及空间发展的构成要素 | 第32-40页 |
3.1.1 影响大学城空间布局的因素 | 第32-36页 |
3.1.2 大学城空间发展的构成要素 | 第36-40页 |
3.2 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的发展规律 | 第40-45页 |
3.2.1 初步形成时期 | 第41-43页 |
3.2.2 发展建设时期 | 第43-44页 |
3.2.3 合理规划时期 | 第44-45页 |
3.3 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的空间发展特征 | 第45-47页 |
3.3.1 “高等教育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传统型 | 第45-46页 |
3.3.2 “高等教育用地+居住和商业用地+附属设施用地等”有序型 | 第46页 |
3.3.3 “高等教育用地+X”融合型 | 第46-47页 |
3.4 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空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第47-52页 |
3.4.1 功能要素——功能单一致使缺乏发展活力 | 第47-49页 |
3.4.2 区域产业——产业缺失致使发展不协调 | 第49页 |
3.4.3 交通系统——交通不畅致使缺少适宜尺度 | 第49-51页 |
3.4.4 生态环境——主体不同致使内外环境差异 | 第51页 |
3.4.5 资源共享——利益分歧致使共享遭到困难 | 第51-52页 |
3.4.6 文化氛围——快速发展致使文化内涵缺失 | 第52页 |
3.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功能混合下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空间优化策略 | 第54-71页 |
4.1 发展趋势 | 第54-56页 |
4.1.1 产城融合,功能优化 | 第54页 |
4.1.2 人才荟萃,智力高地 | 第54-55页 |
4.1.3 设施共享,以人为本 | 第55页 |
4.1.4 生态环保,低碳建设 | 第55-56页 |
4.2 总体优化理念 | 第56-57页 |
4.2.1 功能混合,激活大学城新活力 | 第56页 |
4.2.2 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 第56-57页 |
4.2.3 城市触媒,挖掘业态融合潜力 | 第57页 |
4.3 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的空间优化策略 | 第57-70页 |
4.3.1 多层次大学城功能混合体系构建 | 第57-60页 |
4.3.2 多领域大学城区域产业挖掘 | 第60-62页 |
4.3.3 多格局大学城交通系统完善 | 第62-64页 |
4.3.4 多方位大学城景观环境优化 | 第64-66页 |
4.3.5 多维度大学城共用资源共享 | 第66-68页 |
4.3.6 多要素大学城文化特色提炼 | 第68-70页 |
4.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功能混合导向下的温州大学城实践探索 | 第71-84页 |
5.1 温州大学城发展背景 | 第71-73页 |
5.1.1 区域位置 | 第71页 |
5.1.2 历史沿革 | 第71-72页 |
5.1.3 现状人口 | 第72页 |
5.1.4 土地使用现状 | 第72-73页 |
5.1.5 现状建筑质量及环境状况 | 第73页 |
5.2 建设特点及战略 | 第73-74页 |
5.2.1 发展策略及功能定位 | 第73-74页 |
5.2.2 产业发展策略 | 第74页 |
5.3 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74-77页 |
5.3.1 土地利用失衡,过于突出核心功能 | 第74-76页 |
5.3.2 产业发展不平均,低效产业过多 | 第76-77页 |
5.3.3 生态绿地缺乏,环境内外差别悬殊 | 第77页 |
5.4 功能混合下的温州大学城空间优化策略 | 第77-83页 |
5.4.1 利用城市触媒,强化功能复合 | 第78-79页 |
5.4.2 注重产业培育,“产学研住”深度融合 | 第79-80页 |
5.4.3 公共交通为主,多种方式共存 | 第80-81页 |
5.4.4 改善生态现状,重视环境发展 | 第81-82页 |
5.4.5 强化共享空间,促进学习交流 | 第82-83页 |
5.5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84-85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5-87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85-86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图表目录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