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1 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发展推动民宿的兴起 | 第9页 |
1.1.2 民宿旅游问题不断受到关注 | 第9页 |
1.1.3 民宿旅游定量化研究趋势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3 创新点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1.4.3 数理统计法 | 第11页 |
1.4.4 象限分析法 | 第1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2.1.1 民宿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1.2 服务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3 质量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4 服务质量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2.1 民宿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 | 第16-18页 |
2.2.2 服务质量评价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 | 第18-19页 |
2.2.3 SERVQUAL模型国内外研究 | 第19-21页 |
3 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及方法 | 第21-26页 |
3.1 Gronroos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 | 第21-22页 |
3.1.1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的提出 | 第21页 |
3.1.2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的修正 | 第21-22页 |
3.2 PZB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 | 第22-24页 |
3.3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3.3.1 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 第24页 |
3.3.2 SERVPERF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4 都江堰青城山乡村民宿研究区概况 | 第26-30页 |
4.1 民宿发展条件分析 | 第26-27页 |
4.1.1 交通条件分析 | 第26页 |
4.1.2 政策因素分析 | 第26页 |
4.1.3 旅游资源分析 | 第26-27页 |
4.2 民宿发展概况分析 | 第27-30页 |
4.2.1 需求市场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4.2.2 供给市场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5 民宿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9页 |
5.1 民宿服务质量评价量表的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5.1.1 统计分析法 | 第30页 |
5.1.2 象限分析法 | 第30-31页 |
5.2 民宿服务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5.2.1 充分理解民宿的特征 | 第31-32页 |
5.2.2 影响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要素分析 | 第32页 |
5.3 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6页 |
5.3.1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第32-34页 |
5.3.2 规范征求各方意见 | 第34-36页 |
5.4 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5.4.1 测量标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5.4.2 问卷结构的设计 | 第37页 |
5.5 模型与指标体系验证方法分析 | 第37-38页 |
5.5.1 维度和指标体系结构验证方法 | 第37页 |
5.5.2 效度检验方法 | 第37页 |
5.5.3 信度检验方法 | 第37-38页 |
5.6 预调查 | 第38-39页 |
6 民宿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 第39-57页 |
6.1 问卷发放与样本选择 | 第39页 |
6.2 描述统计性分析 | 第39-42页 |
6.2.1 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 | 第39-42页 |
6.3 维度和指标体系结构验证 | 第42-47页 |
6.3.1 效度检验 | 第42-45页 |
6.3.2 维度与指标体系结构验证结论 | 第45-47页 |
6.3.3 信度检验 | 第47页 |
6.4 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6.4.1 服务质量测量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6.4.2 权重确定 | 第49-51页 |
6.4.3 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6.5 乡村民宿经营管理启示 | 第55-57页 |
6.5.1 加强对服务质量的动态测评 | 第55页 |
6.5.2 完善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服务 | 第55-56页 |
6.5.3 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 | 第56页 |
6.5.4 突显乡村性 | 第56-57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7.2.1 样本数量偏少 | 第57页 |
7.2.2 样本选取范围小 | 第57页 |
7.2.3 模型需不断优化 | 第57页 |
7.2.4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