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清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Fe-Al 金属间化合物 | 第12-17页 |
1.1.1 Fe-Al 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1.2 Fe-Al 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1.3 Fe-Al 合金性能改善途径 | 第14-17页 |
1.2 合金元素对 Fe-Al 合金层性能影响 | 第17-19页 |
1.2.1 合金元素对室温脆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2 合金元素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 第18页 |
1.2.3 合金元素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 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 | 第19-21页 |
1.3.1 双辉技术原理 | 第19-20页 |
1.3.2 双辉技术的特点 | 第20-21页 |
1.3.3 双辉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45 号钢表面 Fe-Al-Cr-Nb 合金层的制备 | 第22-28页 |
2.1 研究总体方案设计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准备 | 第22-23页 |
2.3 Fe-Al-Cr-Nb 合金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1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 | 第23页 |
2.3.2 电极结构与工件放置 | 第23-24页 |
2.4 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24-27页 |
2.4.1 源-阴极间距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气压的影响 | 第25页 |
2.4.3 源极电压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4 阴极电压的影响 | 第26页 |
2.4.5 温度的影响 | 第26页 |
2.4.6 时间的影响 | 第26页 |
2.4.7 理想工艺参数 | 第26-27页 |
2.5 合金层制备步骤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合金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28-37页 |
3.1 理想工艺制备的 Fe-Al-Cr-Nb 合金层 | 第28-31页 |
3.1.1 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第28-30页 |
3.1.2 合金层截面分析 | 第30-31页 |
3.2 显微维氏硬度 | 第31-32页 |
3.3 结合力测试 | 第32-33页 |
3.4 纳米压痕分析 | 第33-36页 |
3.4.1 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33-34页 |
3.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合金层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 第37-55页 |
4.1 磨损的概念 | 第37-41页 |
4.1.1 磨损过程三个阶段 | 第37-38页 |
4.1.2 磨损类型 | 第38-39页 |
4.1.3 摩擦磨损性能的表征 | 第39-41页 |
4.2 速度因素对 Fe-Al-Cr-Nb 层摩擦行为影响 | 第41-49页 |
4.2.1 实验条件及参数 | 第41-42页 |
4.2.2 摩擦系数 | 第42-43页 |
4.2.3 磨痕形貌 | 第43-46页 |
4.2.4 磨损结果 | 第46-47页 |
4.2.5 机理分析 | 第47-49页 |
4.3 载荷因素对 Fe-Al-Cr-Nb 层摩擦行为影响 | 第49-54页 |
4.3.1 实验条件及参数 | 第49页 |
4.3.2 摩擦系数 | 第49-50页 |
4.3.3 磨痕形貌 | 第50-52页 |
4.3.4 磨损结果 | 第52-53页 |
4.3.5 机理分析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Fe-Al-Cr-Nb 合金层的腐蚀性能研究 | 第55-64页 |
5.1 金属的腐蚀 | 第55-58页 |
5.1.1 金属腐蚀的概念 | 第55页 |
5.1.2 极化曲线的概念 | 第55-57页 |
5.1.3 金属的钝化现象 | 第57页 |
5.1.4 腐蚀速度的计算 | 第57-58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5.2.2 腐蚀介质选择 | 第58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5.2.4 实验过程 | 第58-59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5.3.1 电化学腐蚀结果 | 第59-62页 |
5.3.2 浸泡腐蚀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5.3.3 腐蚀机理分析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