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 | 第8-15页 |
1.1 见义勇为的概念 | 第8-9页 |
1.2 见义勇为行为的基本形态 | 第9-10页 |
1.3 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及特征 | 第10-15页 |
1.3.1 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0-13页 |
1.3.2 见义勇为行为的特征 | 第13-15页 |
第2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15-22页 |
2.1 学术界关于见义勇为行为法律性质的学说 | 第15-17页 |
2.1.1 契约说 | 第15-16页 |
2.1.2 公平责任说 | 第16页 |
2.1.3 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说 | 第16-17页 |
2.1.4 无因管理说 | 第17页 |
2.2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共性与个性 | 第17-22页 |
2.2.1 无因管理的一般理论 | 第17-19页 |
2.2.2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共性 | 第19-20页 |
2.2.3 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的区别 | 第20-22页 |
第3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救济 | 第22-29页 |
3.1 对见义勇为行为救济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 第22-23页 |
3.2 见义勇为者与不法侵害人之间的侵权责任关系 | 第23-24页 |
3.3 见义勇为者与被救助人之间的无因管理关系 | 第24-27页 |
3.3.1 见义勇为者的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 | 第24-25页 |
3.3.2 见义勇为者的债务代偿请求权 | 第25页 |
3.3.3 见义勇为者的补偿请求权 | 第25-27页 |
3.4 见义勇为者可向国家请求行政补偿请求权 | 第27页 |
3.5 见义勇为基金会对见义勇为者的救济 | 第27-29页 |
第4章 我国现行见义勇为之立法存在、缺陷及完善 | 第29-36页 |
4.1 我国现行见义勇为之立法存在 | 第29-30页 |
4.2 我国现行见义勇为之立法缺陷 | 第30-33页 |
4.2.1 民法对见义勇为行为补偿制度的缺陷 | 第31-32页 |
4.2.2 各地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的不统一 | 第32-33页 |
4.2.3 见义勇为基金缺乏良性运作 | 第33页 |
4.3 见义勇为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