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中国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斯里兰卡 | 第17-23页 |
2.1 古代斯里兰卡与海上丝绸之路 | 第17-20页 |
2.1.1 古代中国对斯里兰卡交流的记载 | 第17-18页 |
2.1.2 斯里兰卡对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态度 | 第18-20页 |
2.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第20-21页 |
2.2.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 第20页 |
2.2.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 第20-21页 |
2.3 海上丝绸之路与斯里兰卡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斯里兰卡与中国经济合作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3-27页 |
3.1.1 丰富的产出 | 第23-25页 |
3.1.2 迈向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部门 | 第25页 |
3.1.3 完善的运输系统 | 第25-26页 |
3.1.4 科技和教育 | 第26-27页 |
3.2 中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3.2.1 贸易关系 | 第27-29页 |
3.2.2 投资关系 | 第29-30页 |
3.2.3 双边援助和技术支持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中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条件分析 | 第31-39页 |
4.1 中斯两国外交关系分析 | 第31-33页 |
4.1.1 中斯两国建交以前的关系 | 第31-32页 |
4.1.2 中斯建交至20世纪末关系发展 | 第32-33页 |
4.2 斯里兰卡地理位置分析 | 第33-34页 |
4.3 斯里兰卡拥有良好的经济自由度和辐射度 | 第34-35页 |
4.3.1 经济自由度较高 | 第34页 |
4.3.2 看重国外的经济交易 | 第34-35页 |
4.4 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条件 | 第35-36页 |
4.4.1 自然资源丰富 | 第35页 |
4.4.2 社会基础条件良好 | 第35-36页 |
4.5 文化交流条件分析 | 第36-39页 |
4.5.1 古代佛教文化交流 | 第36-37页 |
4.5.2 当代佛教文化交流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9-46页 |
5.1 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39-40页 |
5.1.1 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 | 第39页 |
5.1.2 中斯两国的宗教认同 | 第39-40页 |
5.1.3 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 第40页 |
5.2 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40-41页 |
5.2.1 斯里兰卡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 | 第40-41页 |
5.2.2 斯里兰卡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 第41页 |
5.3 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机会分析 | 第41-42页 |
5.3.1 中国有政治方面的需求 | 第41-42页 |
5.3.2 斯里兰卡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 第42页 |
5.4 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威胁分析 | 第42-46页 |
5.4.1 印度方面的因素 | 第42-44页 |
5.4.2 日本方面因素 | 第44-46页 |
第六章 促进中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 第46-55页 |
6.1 深化中斯两国合作 | 第46-50页 |
6.1.1 完善投资体系 | 第46-48页 |
6.1.2 产业结构多元化 | 第48页 |
6.1.3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 第48-50页 |
6.2 塑造优良的合作环境 | 第50-51页 |
6.2.1 政策先行 | 第50页 |
6.2.2 文化交流带动经济合作 | 第50-51页 |
6.2.3 理顺国内关系 | 第51页 |
6.3 寻求各国共同利益 | 第51-53页 |
6.3.1 扩大中印共同利益 | 第51-52页 |
6.3.2 加强中日战略互信 | 第52页 |
6.3.3 加强对外宣传 | 第52-53页 |
6.4 降低合作风险 | 第53-55页 |
6.4.1 降低经营风险 | 第53页 |
6.4.2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 第53-54页 |
6.4.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