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法律思想述评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沈家本法律思想形成的原因 | 第8-14页 |
1.1 沈家本法律思想形成的个人原因 | 第8-11页 |
1.1.1 家学渊源 | 第8页 |
1.1.2 求知精神 | 第8-10页 |
1.1.3 司法经历 | 第10-11页 |
1.2 沈家本法律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 第11-14页 |
1.2.1 历史机遇 | 第11-12页 |
1.2.2 思想氛围 | 第12页 |
1.2.3 直接动力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沈家本对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 | 第14-21页 |
2.1 对法律研究方法的批判 | 第14-17页 |
2.1.1 经史考据,注释律例 | 第14-15页 |
2.1.2 比较研究,批判精神 | 第15-17页 |
2.2 对传统法律观点的批判 | 第17-18页 |
2.3 对法律基点的批判 | 第18-21页 |
2.3.1 顺天爱民的民本思想 | 第19-20页 |
2.3.2 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 | 第20页 |
2.3.3 轻刑慎刑的法律思想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沈家本博稽中外的法律思想 | 第21-33页 |
3.1 修律的指导思想 | 第21页 |
3.2 修律的实践方法 | 第21-24页 |
3.2.1 托古改制 | 第21-22页 |
3.2.2 会通中西 | 第22-24页 |
3.3 修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3页 |
3.3.1 法治、平等的思想 | 第24-27页 |
3.3.2 行刑、刑讯的改革 | 第27-28页 |
3.3.3 行政、司法的分立 | 第28-31页 |
3.3.4 定罪、量刑的变革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沈家本法律思想评价 | 第33-37页 |
4.1 法律思想的进步性 | 第33-35页 |
4.2 法律思想的局限性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