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提出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外关于资本流动理论与资本流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国内关于资本流动理论与资本流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一、资本的含义 | 第20页 |
二、资本流动的含义 | 第20-21页 |
三、区域的概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探讨 | 第22-24页 |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均衡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非均衡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探讨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 | 第24-28页 |
第三章 不同渠道的资本流动在区域之间的格局变动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在山东省东西区域的格局变动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省东西区域之间的格局变动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政府转移支付在山东省东西两大区域的格局变动 | 第32-33页 |
第四节 银行存、贷款余额在东西两大区域的格局变动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山东省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山东省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计量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山东省西部地区资本流动的计量分析 | 第39-42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39-41页 |
二、β值的回归结果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一、指标的选择和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二、单位根检验 | 第43页 |
三、协整关系检验 | 第43-44页 |
四、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不同渠道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58页 |
第一节 指标的选择和模型的构建 | 第46-47页 |
一、指标的选择 | 第46页 |
二、模型的构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山东省东部各资本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47-54页 |
一、单位根检验 | 第47-48页 |
二、协整检验 | 第48-52页 |
三、模型估计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和修正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山东省西部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一、单位根检验 | 第54页 |
二、协整检验 | 第54-55页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页 |
第四节、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一、山东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 | 第59-61页 |
二、改善投资环境,调整西部地区外资的流向和来源布局 | 第61-62页 |
三、优化产业配置,合理引导和监督资本流动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