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化学成分 | 第9-22页 |
1.1.1 萜类 | 第9-13页 |
1.1.2 甾体类 | 第13-15页 |
1.1.3 香豆素类 | 第15-16页 |
1.1.4 黄酮类 | 第16-17页 |
1.1.5 其他类 | 第17-22页 |
1.2 活性研究 | 第22-24页 |
1.2.1 抑菌杀虫活性 | 第22-23页 |
1.2.2 抗肿瘤活性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24-2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2章 菊科植物中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概述 | 第25-59页 |
2.1 前言 | 第25页 |
2.2 艾里莫芬倍半萜的结构及植物来源 | 第25-57页 |
2.2.1 不成内酯环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 第25-31页 |
2.2.2 内酯环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 第31-47页 |
2.2.3 呋喃环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 第47-49页 |
2.2.4 降碳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 第49-52页 |
2.2.5 内酰胺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 第52页 |
2.2.6 五环艾里莫芬倍半萜 | 第52-53页 |
2.2.7 二聚体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 第53-55页 |
2.2.8 艾里莫芬烷型糖苷 | 第55-56页 |
2.2.9 其他类 | 第56-57页 |
2.3 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59-75页 |
3.1 前言 | 第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73页 |
3.2.1 植物来源 | 第59页 |
3.2.2 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59-61页 |
3.2.3 提取与分离 | 第61-65页 |
3.2.4 化合物结构解析及波谱数据 | 第65-71页 |
3.2.5 实验结果 | 第71-73页 |
3.3 小结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图 | 第85-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