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LCO和TH17对大豆和玉米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1 PGPR的简介及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 LCO、TH17的简介第11-12页
            1.2.2.1 TH17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2 LCO研究进展第12页
    1.3 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3-15页
    2.1 试验材料第13页
    2.2 试验地概况第13页
    2.3 试验设计第13-14页
        2.3.1 室内试验设计第13页
        2.3.2 大田试验设计一(浸种)第13-14页
        2.3.3 大田试验设计二(喷施)第14页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4-15页
        2.4.1 形态指标及大田出苗率第14-15页
        2.4.2 生理指标第15页
        2.4.3 产量指标第15页
    2.5 统计分析第1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5-45页
    3.1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形态、生理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第15-24页
        3.1.1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干鲜重及根冠比的影响第15-17页
        3.1.2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根系活力的影响第17-18页
        3.1.3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18-21页
        3.1.4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SOD活性的影响第21页
        3.1.5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光合指标的影响第21-24页
    3.2 不同补水量结合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4-36页
        3.2.1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第24-25页
        3.2.2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苗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第25-26页
        3.2.3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第26-29页
        3.2.4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根系活力的影响第29-30页
        3.2.5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0-32页
        3.2.6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SOD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3.2.7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苗期光合指标的影响第33-34页
        3.2.8 LCO和TH17浸种对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第34-36页
    3.3 关键时期喷施LCO和TH17对大豆和玉米形态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第36-45页
        3.3.1 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喷施LCO和TH17对大豆光合指标的影响第36-38页
        3.3.2 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喷施LCO和TH17对大豆植株干鲜重的影响第38-40页
        3.3.3 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喷施LCO和TH17对玉米光合指标的影响第40-42页
        3.3.4 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喷施LCO和TH17对玉米植株干鲜重的影响第42-43页
        3.3.5 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和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喷施LCO和TH17对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3-45页
4 结论第45-48页
    4.1 LCO和TH17浸种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发芽,加快出苗第45-46页
    4.2 LCO和TH17浸种有利于大豆和玉米苗期的生长第46页
    4.3 关键时期叶面喷施LCO和TH17有利于增强大豆和玉米光合作用第46页
    4.4 LCO和TH17浸种与喷施能有效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第46-47页
    4.5 TH17在大豆上的效果较LCO好,LCO在玉米上的效果较TH17好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转录因子Vamyb2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下一篇:休眠基因Viviparous-1在斯卑尔脱小麦中等位变异的鉴定及表达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