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长江口水文环境信息与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18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14-15页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15-18页
     ·研究目的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第18-24页
   ·可视化技术第18-19页
   ·地形三维可视化第19-21页
   ·水文环境信息可视化表达第21-22页
   ·三维可视化软件及应用现状第22页
   ·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真实感水下三维地形模型的构建第24-36页
   ·地形数据的获取第24-25页
     ·水下地形数据的获取的一般方法第24-25页
     ·潮滩地形数据的获取第25页
   ·DEM构建的几种方法第25-28页
     ·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IWD)第26页
     ·样条函数插值方法(Spline)第26页
     ·克里金插值(Kriging)第26-27页
     ·分形布朗运动插值第27-28页
   ·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的水下地形的模拟—以九段沙为例第28-35页
     ·研究区域第28-29页
     ·潮滩高程的获取第29-30页
     ·水下地形分形特征的确定第30-31页
     ·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的插值算法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河口水文环境可视化第36-57页
   ·可视化软件-Fledermaus第36-39页
     ·Fledermaus简介第36-37页
     ·功能模块第37-39页
   ·长江口水下地形在Fledermaus中的可视化显示第39-43页
     ·基于Fledermaus的DTM构建第39-40页
     ·地形渲染第40-42页
     ·纹理映射第42-43页
   ·泥沙浓度可视化第43-49页
     ·表层泥沙分布可视化第44-47页
     ·垂向泥沙分布可视化第47-49页
   ·盐度可视化第49-51页
   ·底质类型的可视化建模第51-53页
   ·特征地物建模第53-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基于Fledermaus的长江口地形演变分析第57-75页
   ·资料与方法第57-58页
   ·顾园沙冲淤演变分析第58-61页
   ·崇明浅滩演变分析第61-64页
     ·冲淤量与垂向冲淤速率第61-63页
     ·等深线水平进退变化第63-64页
     ·讨论第64页
   ·横沙浅滩演变分析第64-67页
     ·冲淤量与垂向冲淤速率第64-66页
     ·等深线水平进退变化第66页
     ·讨论第66-67页
   ·九段沙演变分析第67-71页
     ·冲淤量与垂向冲淤速率第68-69页
     ·等深线水平进退变化第69-70页
     ·讨论第70-71页
   ·南汇边滩演变分析第71-74页
     ·等深线水平进退变化第71-72页
     ·冲淤量与垂向冲淤速率第72-74页
     ·讨论第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插件式的海岸侵蚀灾害分析与评价GIS应用框架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