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4-2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一、华语电影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二、跨国电影范式下的华语电影研究 | 第17-19页 |
三、华语电影与国际市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相关研究 | 第19-24页 |
四、有关2004年的华语电影的研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一、华语电影 | 第25-26页 |
二、北美电影市场 | 第26页 |
三、市场逻辑 | 第26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目的和方法 | 第26-28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一章 2004年的华语电影与北美市场 | 第29-38页 |
第一节 2004:历史维度下的关键一年 | 第29-33页 |
一、华语电影史的百年节点 | 第29-31页 |
二、电影产业改革发力的一年 | 第31-32页 |
三、新世纪华语电影走出去的典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北美市场:全球电影工业化的范本 | 第33页 |
第三节 2004年华语电影的北美表现 | 第33-38页 |
一、2004年华语电影的北美票房 | 第33-35页 |
二、2004年华语电影的北美口碑 | 第35-38页 |
第二章 本文市场逻辑分析框架的建构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电影国际竞争的商业运作逻辑 | 第38-41页 |
一、电影的产业价值链理论 | 第38-40页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电影国际竞争的艺术呈现逻辑: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 | 第41-43页 |
第三章 2004年北美市场华语电影的商业运作:价值链中的利益相关者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开发环节:商业性为主导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制作环节:目标受众导向 | 第45-47页 |
第三节 营销环节:项目全程贯穿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发行环节:雄厚资源依托 | 第48-50页 |
第五节 放映环节:整合营销策略 | 第50-52页 |
第六节 扩窗环节:延伸大产业链 | 第52-54页 |
第四章 2004年北美市场华语电影的艺术呈现:文化折扣的抵消策略 | 第54-63页 |
第一节 华语商业电影的艺术呈现 | 第54-58页 |
一、作者电影的独特风格 | 第54-55页 |
二、类型电影的精准定位 | 第55-57页 |
三、东方意象的符号呈现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华语艺术电影的艺术呈现 | 第58-63页 |
一、合情合理的叙述逻辑 | 第58-60页 |
二、模糊淡化的国家概念 | 第60-61页 |
三、特色鲜明的本土表达 | 第61-63页 |
第五章 2004年之于当下的意义 | 第63-72页 |
第一节 当下华语电影国际竞争的困境 | 第63-65页 |
一、内需主导下国际视野受限 | 第63页 |
二、微观主体文化自觉性不足 | 第63-64页 |
三、工业程度不高过度依赖IP | 第64-65页 |
第二节 2004年带给当下华语电影北美拓展的几点思考 | 第65-72页 |
一、市场视野:本土市场还是北美市场 | 第65-67页 |
二、海外销售:卖断分账还是自寻渠道 | 第67-68页 |
三、海外受众:海外华人还是北美观众 | 第68-70页 |
四、影像表达:西方话语还是东方话语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