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渗透胁迫信号途径及相关基因 | 第13-15页 |
1.1.1 渗透胁迫信号途径 | 第13-14页 |
1.1.2 渗透调节物质基因 | 第14-15页 |
1.1.3 渗透保护性蛋白基因 | 第15页 |
1.2 依赖ABA的信号转导路径及相关基因 | 第15-18页 |
1.2.1 依赖ABA的信号转导路径 | 第15-16页 |
1.2.2 依赖ABA信号途径的转录因子 | 第16-18页 |
1.3 离子胁迫信号路径及相关基因 | 第18-21页 |
1.3.1 离子胁迫信号路径 | 第18-20页 |
1.3.2 离子平衡蛋白基因 | 第20-21页 |
1.4 锌铁转运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4.1 ZIP蛋白的命名与功能 | 第21-22页 |
1.4.2 ZIP蛋白家族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5 研究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小麦TaZTP2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27-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1.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2.1.2 试验材料胁迫处理 | 第27-28页 |
2.1.3 小麦RNA提取和纯化 | 第28页 |
2.1.4 反转录 | 第28-29页 |
2.1.5 小麦TaZTP29基因的克隆和进化分析 | 第29页 |
2.1.6 小麦TaZTP29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2.2.1 RNA质量检测 | 第29-30页 |
2.2.2 小麦TaZTP29基因的克隆 | 第30-31页 |
2.2.3 小麦TaZTP29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3页 |
2.2.4 小麦TaZTP29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3-36页 |
2.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小麦TaZTP29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37-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3.1.2 单酶切位点选择 | 第37页 |
3.1.3 载体质粒提取 | 第37-39页 |
3.1.4 带有酶切位点的TaZTP29基因片段PCR扩增和纯化回收 | 第39-40页 |
3.1.5 TaZTP29基因片段和16318hGFP载体单酶切 | 第40页 |
3.1.6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40页 |
3.1.7 目的基因连接大肠杆菌感受态 | 第40-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3.2.1 TaZTP29基因片段的扩增与载体构建 | 第42页 |
3.2.2 TaZTP29的亚细胞定位 | 第42-43页 |
3.3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小麦TaZTP29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44-53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4-47页 |
4.1.1 转基因材料!菌株及试剂 | 第44页 |
4.1.2 试验常用试剂 | 第44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4.1.4 转化农杆菌 | 第44-45页 |
4.1.5 拟南芥种植与管理 | 第45页 |
4.1.6 农杆菌侵染拟南芥 | 第45页 |
4.1.7 转基因拟南芥获得 | 第45-46页 |
4.1.8 转基因拟南芥DNA提取 | 第46-47页 |
4.1.9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PCR检测 | 第47页 |
4.1.10 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鉴定 | 第4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4.2.1 转基因株系1302表达载体构建 | 第47-48页 |
4.2.2 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获得 | 第48页 |
4.2.3 转基因拟南芥耐盐性鉴定 | 第48-50页 |
4.2.4 TaZTP29基因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 第50-51页 |
4.3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缩略词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