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 | 第9-11页 |
1.2 玉米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植物太空诱变育种 | 第12-13页 |
1.4 玉米株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 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5-16页 |
1.6 QTL定位及方法 | 第16-21页 |
1.6.1 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18-19页 |
1.6.2 QTL作图的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1.6.3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及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2.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3.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3.1 试验材料的选择与群体的构建 | 第22-23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23-28页 |
3.2.1 第三染色体株高QTL定位 | 第23-24页 |
3.2.2 全基因组株高QTL定位 | 第24-25页 |
3.2.3 玉米叶片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3.2.4 PCR扩增体系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 | 第26页 |
3.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 第26-28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4.1 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28页 |
4.2 第三染色体株高QTL定位 | 第28-39页 |
4.2.1 (A_1 × B73) F_2第三染色体QTL定位结果 | 第28-30页 |
4.2.2 (A_1 × B73) F_3第三染色体QTL定位结果 | 第30-32页 |
4.2.3 (A_2×Mo17) F_2第三染色体QTL定位结果 | 第32-35页 |
4.2.4 姊妹交F_2第三染色体QTL定位结果 | 第35-37页 |
4.2.5 (A_3×B73) BC_2F_2第三染色体QTL定位结果 | 第37-39页 |
4.3 全基因组株高QTL定位 | 第39-44页 |
4.3.1 全基因组株高QTL分析 | 第42页 |
4.3.2 其他相关株型性状QTL分析 | 第42-43页 |
4.3.3 产量性状QTL分析 | 第43-44页 |
5.讨论 | 第44-48页 |
5.1 第三染色体与全基因组QTL定位结果的比对 | 第44-45页 |
5.2 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株高QTL的分析 | 第45-46页 |
5.3 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株高与育性遗传关系的分析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