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5页 |
1.1 脂肪酶的定义 | 第11页 |
1.2 脂肪酶的来源 | 第11页 |
1.3 脂肪酶的活力测定方法 | 第11页 |
1.4 脂肪酶固定化 | 第11-12页 |
1.4.1 包埋 | 第12页 |
1.4.2 吸附 | 第12页 |
1.4.3 交联 | 第12页 |
1.4.4 共价结合 | 第12页 |
1.5 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 | 第12-14页 |
1.5.1 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5.2 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 | 第12-14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 第15-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5-16页 |
2.1.3 培养基 | 第16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2.1.5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33页 |
2.2.1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 | 第20页 |
2.2.2 脂肪酸标准曲线测定 | 第20-21页 |
2.2.3 产脂肪酶菌株Y3的鉴定 | 第21-22页 |
2.2.4 菌株Y3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22-23页 |
2.2.5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2.2.6 响应面实验结果 | 第26-33页 |
2.3 讨论 | 第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微生物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 | 第34-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3.2.1 固定化载体的筛选 | 第38-39页 |
3.2.2 固定化脂肪酶最佳条件筛选结果 | 第39-41页 |
3.2.3 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酶酶学性质比较结果 | 第41-46页 |
3.2.4 固定化酶的扫描电镜结果 | 第46页 |
3.3 讨论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 | 第48-6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7页 |
4.2.1 猪肉感官评定分析 | 第52-53页 |
4.2.2 电子鼻检测微生物脂肪酶对猪肉风味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3 HS-SPME-GC-MS检测猪肉挥发性物质 | 第55-59页 |
4.2.4 电子鼻检测微生物脂肪酶对奶贝风味的影响 | 第59-61页 |
4.2.5 电子鼻检测微生物脂肪酶对酸奶风味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6 HS-SPME-GC-MS检测奶贝、酸奶挥发性物质 | 第63-65页 |
4.2.7 微生物脂肪酶对淀粉、壳聚糖的作用效果分析 | 第65-67页 |
4.3 讨论 | 第67-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微生物脂肪酶基因的克隆 | 第69-7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2页 |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9-70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0-7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5.2.1 镰刀菌Y3的PCR扩增 | 第72页 |
5.2.2 镰刀菌脂肪酶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72-74页 |
5.3 讨论 | 第74-75页 |
5.4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6-77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第84-85页 |
个人简介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