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有机光电子学中的界面研究和器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简介第11-17页
        1.2.1 发展历程及产业现状第11-13页
        1.2.2 原理及性能参数第13-17页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第17-22页
        1.3.1 发展历程及产业现状第17-18页
        1.3.2 原理及性能测量第18-20页
        1.3.3 有机太阳能电池分类第20-22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2-23页
    1.5 参考文献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理论和技术方法介绍第25-40页
    2.1 理论介绍第25-31页
        2.1.1 界面电子能级基本概念介绍第25-26页
        2.1.2 界面偶极与能带弯曲第26-28页
        2.1.3 界面之间作用的强弱两种模型第28-30页
        2.1.4 界面载流子注入机制第30-31页
    2.2 实验相关仪器设备第31-34页
        2.2.1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光电子能谱第32-33页
        2.2.2 蒸发仪、器件性能检测仪第33-34页
    2.3 样品器件制备及测量第34-38页
        2.3.1 界面电子结构和能级测量第34-36页
        2.3.2 样品制备及光电子能谱测试第36-37页
        2.3.3 器件制作及及性能测试第37-38页
    2.4 参考文献第38-40页
第三章 MoO_3、WO_3在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界面研究和器件研究第40-65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基于 ITO/MoO_x/NPB 界面的电子结构和能级排列第41-52页
        3.2.1 MoO_x 的厚度为 5 nm第41-46页
        3.2.2 MoO_x 的厚度为 10 nm第46-52页
    3.3 基于 ITO/WO_x/NPB 界面的电子结构和能级排列第52-56页
    3.4 基于 Si/MoO_x 界面的电子结构和能级排列第56-60页
    3.5 基于 ITO/MoO_x/NPB 界面的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分析第60-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页
    3.7 参考文献第61-65页
第四章 MoO_3、WO_3在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界面研究和器件研究第65-78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基于 CsF:Bphen/WO_3/CuPc 界面的电子结构和能级排列第66-71页
    4.3 基于 CsF:Bphen/MoO_3/CuPc 界面的电子结构和能级排列第71-73页
    4.4 器件性能分析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4.6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五章 单重态激子分裂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78-88页
    5.1 引言第78-80页
    5.2 测试器件光电流在磁场中的变化第80-83页
    5.3 验证激子分裂现象第83-84页
    5.4 磁场对不同厚度的 Pentacene 的光伏器件的影响第84-86页
    5.5 小结第86页
    5.6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安县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潜力研究
下一篇:基于电池储能装置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