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高寒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 森林水文功能的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1.3.1 林冠层水文功能 | 第10-11页 |
1.3.2 枯落物层水文功能 | 第11页 |
1.3.3 土壤层水文功能 | 第11-1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16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2.3 气候特征 | 第14页 |
2.4 土壤特征 | 第14页 |
2.5 植被特征 | 第14-15页 |
2.6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5-16页 |
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2.1 试验区设置 | 第16-17页 |
3.2.2 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17页 |
3.2.3 林冠截留的测定 | 第17-18页 |
3.2.4 枯落物层水文功能分析 | 第18页 |
3.2.5 土壤层持水能力研究 | 第18-19页 |
3.2.6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方法 | 第19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4 典型林分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 第20-28页 |
4.1 林分类型及其组成 | 第20-23页 |
4.2 典型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3-27页 |
4.2.1 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3-26页 |
4.2.2 典型林分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 第26-27页 |
4.3 小结 | 第27-28页 |
5 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 第28-54页 |
5.1 典型林分林冠层水文效益 | 第28-37页 |
5.1.1 林冠截留率的分析 | 第28-32页 |
5.1.2 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的关系 | 第32-36页 |
5.1.3 林冠的最大持水量 | 第36-37页 |
5.1.4 小结 | 第37页 |
5.2 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水文功能 | 第37-46页 |
5.2.1 枯落物储量情况 | 第37-38页 |
5.2.2 枯落物持水过程研究 | 第38-41页 |
5.2.3 枯落物吸水速率研究 | 第41-44页 |
5.2.4 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 第44-46页 |
5.2.5 小结 | 第46页 |
5.3 典型林分土壤层水文功能 | 第46-54页 |
5.3.1 土壤的物理特性 | 第46-49页 |
5.3.2 土壤的持水能力 | 第49-51页 |
5.3.3 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 | 第51-53页 |
5.3.4 小结 | 第53-54页 |
6 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 第54-59页 |
6.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4页 |
6.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54页 |
6.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第54-57页 |
6.4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7页 |
6.5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 第57-59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9-62页 |
7.1 结论 | 第59-61页 |
7.2 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