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3-20页 |
1.1 酰胺醇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2 氯霉素 | 第13-15页 |
1.3 甲砜霉素 | 第15-17页 |
1.4 氟苯尼考 | 第17-19页 |
1.4.1 氟苯尼考的作用机制 | 第17页 |
1.4.2 氟苯尼考在兽医临床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3 氟苯尼考的不良反应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2.1 材料 | 第20-23页 |
2.1.1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0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2.1.4 玻片的处理 | 第22-23页 |
2.1.5 疫苗及药物 | 第23页 |
2.1.6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2 方法 | 第23-32页 |
2.2.1 实验方案 | 第23-24页 |
2.2.2 采样 | 第24页 |
2.2.3 血常规 | 第24页 |
2.2.4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5 HE 染色步骤 | 第25-26页 |
2.2.6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 第26-27页 |
2.2.7 TUNEL 操作步骤 | 第27页 |
2.2.8 血清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 | 第27-28页 |
2.2.9 血清及组织样品中 Hsp70 及 IL-6 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2.2.10 组织样品中凋亡抑制基因 bcl-2 及肿瘤抑制基因 p53 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第28-31页 |
2.2.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3.1 猪瘟抗体水平 | 第32-33页 |
3.2 部分血常规结果 | 第33页 |
3.3 Hsp70 浓度的 ELISA 检测 | 第33-35页 |
3.3.1 血清 Hsp70 浓度 | 第33-34页 |
3.3.2 造血免疫器官中的 Hsp70 浓度 | 第34-35页 |
3.4 血清中 IL-6 浓度的 ELISA 检测 | 第35页 |
3.5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35-37页 |
3.6 Hsp70 的免疫组化检测 | 第37-38页 |
3.7 bcl-2 及 p53 mRNA 相对表达量的动态变化与分析 | 第38-42页 |
3.7.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8-39页 |
3.7.2 bcl-2 及 p53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3.8 造血免疫器官的 TUNEL 检测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4.1 氟苯尼考对机体造血功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氟苯尼考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氟苯尼考对造血免疫器官组织造成的应激反应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5.1 常规治疗剂量的氟苯尼考的毒性作用 | 第47页 |
5.2 常规治疗剂量的氟苯尼考与骨髓造血 | 第47页 |
5.3 常规治疗剂量的氟苯尼考与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 | 第47-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7 致谢 | 第53-55页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