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金属有机烯烃聚合催化剂简介 | 第10-12页 |
1.2 经典聚烯烃催化剂 | 第12-17页 |
1.2.1 茂金属催化剂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过程 | 第13-14页 |
1.2.3 茂金属结构与其催化特性的关系 | 第14-16页 |
1.2.4 助催化剂的选择 | 第16-17页 |
1.3 FI 催化剂 | 第17-22页 |
1.3.1 FI 催化剂的性质 | 第17-18页 |
1.3.2 FI 催化剂的合成 | 第18页 |
1.3.3 FI 催化剂的分子结构 | 第18-19页 |
1.3.4 配体取代基对 FI 催化剂的影响 | 第19-22页 |
1.4 非均相催化剂 | 第22-29页 |
1.4.1 Ziegler-Natta 催化剂 | 第22-23页 |
1.4.2 无机材料负载在均相催化剂上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 第23-24页 |
1.4.3 有机材料负载在均相催化剂上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 第24页 |
1.4.4 MgCl_2负载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 第24-25页 |
1.4.5 助催化剂本身负载到均相催化剂上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 第25-26页 |
1.4.6 均相催化剂上通过插入带有烯基末端基团形成的自负载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 第26-27页 |
1.4.7 乳液聚合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 第27-29页 |
1.5 本课题选题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2.1 原料与试剂 | 第31页 |
2.2 试剂的纯化 | 第31-32页 |
2.3 样品的表征手段和测试条件 | 第32-34页 |
2.3.1 常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2页 |
2.3.2 固体催化剂~(13)C {~1H} CP MAS 谱图 | 第32页 |
2.3.3 聚合物热性能表征 | 第32页 |
2.3.4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32页 |
2.3.5 形貌表征 | 第32-33页 |
2.3.6 XRD 粉末表征 | 第33页 |
2.3.7 C H N 元素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51页 |
3.1 配体的合成 | 第34-38页 |
3.1.1 配体 L1a 的合成 | 第34-35页 |
3.1.2 配体 L1b 的合成 | 第35页 |
3.1.3 配体 L1c 的合成 | 第35-36页 |
3.1.4 配体 L2a 的合成 | 第36页 |
3.1.5 配体 L2b 的合成 | 第36-37页 |
3.1.6 配体 L2c 的合成 | 第37-38页 |
3.1.7 化合物 3a 的合成 | 第38页 |
3.1.8 化合物 3b 的合成 | 第38页 |
3.2 催化剂 1-6 的合成 | 第38-42页 |
3.2.1 催化剂 1 的合成 | 第39-40页 |
3.2.2 催化剂 2 的合成 | 第40页 |
3.2.3 催化剂 3 的合成 | 第40页 |
3.2.4 催化剂 4-6 的合成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51页 |
第四章 烯烃聚合活性研究 | 第51-57页 |
4.1 乙烯聚合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2 乙烯聚合结果 | 第52-54页 |
4.3 乙烯已烯共聚结果 | 第54-55页 |
4.4 聚合结果讨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