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性 | 第10-11页 |
1.2 叶绿体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 第11-12页 |
1.2.2 叶绿体的起源与进化 | 第12-13页 |
1.2.3 叶绿体基因及表达调控 | 第13-14页 |
1.3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综述 | 第14-15页 |
1.3.1 叶色突变形成的分子机制 | 第14-15页 |
1.4 水稻图位克隆技术 | 第15-16页 |
1.4.1 图位克隆技术原理 | 第15页 |
1.4.2 图位克隆的实验步骤 | 第15-16页 |
1.5 PPR蛋白及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5.1 PPR蛋白的分布 | 第17页 |
1.5.2 PPR蛋白的功能 | 第17-20页 |
前言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器具 | 第21-22页 |
2.1.4 主要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水稻相关数据库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2.2.1 水稻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2 叶绿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3页 |
2.2.3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 第23-25页 |
2.2.4 图位克隆与基因定位 | 第25-27页 |
2.2.5 候选基因的确定及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3.1 白化突变体al13(t)的表型鉴定 | 第28页 |
3.2 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 第28-29页 |
3.3 突变体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29页 |
3.4 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 | 第29-31页 |
3.5 遗传分析 | 第31页 |
3.6 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进行AL13(t)基因定位 | 第31-35页 |
3.6.1 AL13(t)基因初步定位 | 第31-33页 |
3.6.2 AL13(t)基因精细定位 | 第33-35页 |
3.7 候选基因确定及序列分析 | 第35-38页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8-42页 |
4.1 讨论 | 第38-41页 |
4.2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校参加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