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改性海泡石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乳化油的去除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28页 |
1.1 三次采油采出水概述 | 第14-17页 |
1.1.1 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1.1.2 三次采油采出水特性及危害 | 第15-17页 |
1.2 三次采油采出水处理方法 | 第17-21页 |
1.2.1 物理法 | 第18-19页 |
1.2.2 化学法 | 第19-20页 |
1.2.3 生物法 | 第20-21页 |
1.2.4 吸附法 | 第21页 |
1.3 海泡石概述 | 第21-24页 |
1.3.1 海泡石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性质 | 第21-22页 |
1.3.2 海泡石的改性方法 | 第22-24页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1.4.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有机改性海泡石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2 模拟ASP驱采出水的配置 | 第30页 |
2.2.3 吸附实验 | 第30-31页 |
2.2.4 吸附剂再生实验 | 第31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31-34页 |
2.3.1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1页 |
2.3.2 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分析 | 第31-32页 |
2.3.3 X射线衍射(XRD)谱图分析 | 第32页 |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2页 |
2.3.5 Zeta电位分析 | 第32页 |
2.3.6 润湿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54页 |
3.1 表征 | 第34-42页 |
3.1.1 SEM分析 | 第34-35页 |
3.1.2 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分析 | 第35-36页 |
3.1.3 XRD分析 | 第36-37页 |
3.1.4 FT-IR分析 | 第37-39页 |
3.1.5 Zeta电位分析 | 第39-40页 |
3.1.6 润湿性分析 | 第40-42页 |
3.2 吸附实验 | 第42-50页 |
3.2.1 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度对吸油容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初始pH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4 接触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5 吸附等温线 | 第48-50页 |
3.3 热力学研究 | 第50-51页 |
3.3.1 活化能 | 第50页 |
3.3.2 热力学参数 | 第50-51页 |
3.4 吸附剂再生实验 | 第51-5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4.1 结论 | 第54-55页 |
4.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