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鲁棒损失人脸对齐与双目测距的活体检测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人脸特征点检测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3页
    1.3 活体检测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3-16页
        1.3.1 侵入式方法第14-15页
        1.3.2 非侵入式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6-18页
        1.4.1 论文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2 章节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基于鲁棒损失的人脸特征点检测第18-34页
    2.1 卷积神经网络第18-21页
    2.2 本文搭建的网络结构第21-22页
    2.3 鲁棒损失函数第22-27页
        2.3.1 鲁棒回归第22-25页
        2.3.2 本文的损失函数第25-27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2.4.1 与L2损失训练过程的对比实验第27-29页
        2.4.2 与不同方法对比第29-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BM算法的双目测距第34-44页
    3.1 摄像机模型第34页
    3.2 摄像机标定第34-37页
    3.3 立体校正第37-38页
    3.4 立体匹配第38-43页
        3.4.1 平行光轴双目摄像机模型第38-39页
        3.4.2 匹配基元第39页
        3.4.3 匹配准则第39-40页
        3.4.4 匹配算法第40页
        3.4.5 BM算法第40-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人脸特征点深度信息的双目活体检测第44-56页
    4.1 活体检测架构第44-45页
    4.2 本文活体检测方法第45-47页
        4.2.1 基于深度信息的人脸活体检测第45-46页
        4.2.2 本文提出的活体检测思想第46-47页
    4.3 深度人脸活体检测样本库第47-52页
        4.3.1 活体检测常用样本库第48-49页
        4.3.2 自建人脸特征点深度样本库第49-52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4.4.1 svm分类模型第52页
        4.4.2 检测模型训练与实验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6-60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56-57页
    5.2 后续展望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TM32的CANopen协议栈的实现
下一篇:多参量光纤传感远程监测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