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2章 行政公益诉讼概述 | 第13-25页 |
2.1 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3-15页 |
2.1.1 公益诉讼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2 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 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15-17页 |
2.3 行政公益诉讼与其他诉讼的关系 | 第17-18页 |
2.3.1 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 | 第17-18页 |
2.3.2 行政公益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的关系 | 第18页 |
2.4 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4.1 公民诉权理论 | 第18-20页 |
2.4.2 诉的利益扩大化理论 | 第20-21页 |
2.4.3 人民主权理论 | 第21-22页 |
2.4.4 诉讼信托理论 | 第22-23页 |
2.4.5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30页 |
3.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3.1.1 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办法 | 第25-26页 |
3.1.2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 第26页 |
3.1.3 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的司法解释 | 第26页 |
3.2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26-28页 |
3.3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3.3.1 起诉主体单一 | 第28页 |
3.3.2 受案范围狭窄 | 第28页 |
3.3.3 诉讼程序缺失 | 第28-30页 |
第4章 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考察及启示 | 第30-38页 |
4.1 域外各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30-36页 |
4.1.1 德国的公益代表人制度 | 第30-31页 |
4.1.2 法国的越权之诉制度 | 第31-32页 |
4.1.3 日本的民众诉讼制度 | 第32-33页 |
4.1.4 美国多种形式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33-34页 |
4.1.5 英国的检举人诉讼制度 | 第34-36页 |
4.2 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 第38-46页 |
5.1 增加起诉主体 | 第38-39页 |
5.1.1 确立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 | 第38-39页 |
5.1.2 赋予公民个人原告资格 | 第39页 |
5.2 扩大受案范围 | 第39-41页 |
5.3 完善管辖的规定 | 第41-43页 |
5.3.1 提高受诉法院级别 | 第41-42页 |
5.3.2 差别适用“原告就被告”原则 | 第42-43页 |
5.4 健全诉讼程序 | 第43-44页 |
5.4.1 确立前置审查程序 | 第43页 |
5.4.2 确定撤诉的法律后果 | 第43-44页 |
5.5 设置保障制度 | 第44-46页 |
5.5.1 设立行政公益诉讼基金 | 第44页 |
5.5.2 建立原告奖励制度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