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凹凸棒石超双疏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第11-12页
    1.2 固体表面浸润性的基本理论第12-15页
        1.2.1 Young’s方程第12页
        1.2.2 Wenzel模型第12-13页
        1.2.3 Cassie-Baxter模型第13-15页
    1.3 超双疏涂层的制备方法第15-17页
        1.3.1 直接成膜法第15页
        1.3.2 聚合物涂覆法第15-16页
        1.3.3 静电纺丝第16页
        1.3.4 低表面能修饰物注入法第16-17页
        1.3.5 其他方法第17页
    1.4 超双疏表面的发展趋势第17-18页
    1.5 凹凸棒石第18-19页
    1.6 本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测试方法第20-23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1页
    2.2 表征及稳定性测试第21-23页
第三章 凹凸棒石改性对超双疏涂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第23-39页
    3.1 引言第23-24页
    3.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3.2.1 PAL的酸活化、研磨和热活化第24-25页
        3.2.2 PAL超双疏涂层的制备第2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5-37页
        3.3.1 制备PAL基超双疏涂层第25-29页
        3.3.2 酸活化对超双疏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29-30页
        3.3.3 固态研磨对超双疏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30-31页
        3.3.4 热活化对超双疏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31-33页
        3.3.5 A-G-PAL@fluoroPOS涂层的超双疏性第33-35页
        3.3.6 A-G-PAL@fluoroPOS涂层的机械耐久性和热稳定性第35-37页
    3.4 本章结论第37-39页
第四章 凹凸棒石彩色超双疏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39-57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实验部分第39-40页
        4.2.1 PAL/IOR@fluoroPOS悬浮液的制备。第39-40页
        4.2.2 PAL/IOR@fluoroPOS超双疏涂层的制备第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56页
        4.3.1 PAL/IOR@fluoroPOS悬浮液和涂层的制备第41-43页
        4.3.2 PAL/IOR含量对超双疏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3-44页
        4.3.3 研磨对超双疏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4-45页
        4.3.4 PFDTES和TEOS含量对超双疏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5-48页
        4.3.5 PAL/IOR@fluoroPOS涂层的超双疏性第48-49页
        4.3.6 PAL/IOR@fluoroPOS涂层的稳定性第49-56页
    4.4 本章结论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在线评论产生的诱因及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政务微博背景下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