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联动发展视角下的青海同仁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范围及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概念 | 第13-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国内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7-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旅游联动发展与古村落保护机制研究 | 第22-28页 |
2.1 旅游联动发展 | 第22-24页 |
2.1.1 旅游联动发展概念 | 第22-23页 |
2.1.2 古村落的旅游联动发展 | 第23-24页 |
2.2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联动发展 | 第24-25页 |
2.2.1 保护是发展的内部动力 | 第24页 |
2.2.2 需求是发展的外部推力 | 第24页 |
2.2.3 旅游联动发展与产业协调 | 第24页 |
2.2.4 旅游联动发展与规划控制 | 第24-25页 |
2.3 旅游联动发展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案例 | 第25-27页 |
2.3.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村落 | 第25页 |
2.3.2 泸沽湖沿岸摩梭传统村落 | 第25-27页 |
2.4 旅游联动发展对同仁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启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同仁古村落的基础分析 | 第28-66页 |
3.1 同仁古村落概况 | 第28-46页 |
3.1.1 同仁古村落的地理环境 | 第28-31页 |
3.1.2 同仁古村落的历史文化 | 第31-40页 |
3.1.3 同仁古村落的产业经济 | 第40-41页 |
3.1.4 同仁古村落的旅游资源 | 第41-46页 |
3.2 同仁古村落的人工物质环境 | 第46-57页 |
3.2.1 整体功能布局 | 第46-47页 |
3.2.2 整体景观风貌 | 第47页 |
3.2.3 古堡结构形态 | 第47-48页 |
3.2.4 公共空间 | 第48-50页 |
3.2.5 古堡巷道 | 第50-51页 |
3.2.6 院落空间 | 第51页 |
3.2.7 居住建筑 | 第51-57页 |
3.3 同仁古村落的共性与特质 | 第57-63页 |
3.3.1 同仁古村落共性分析 | 第57-60页 |
3.3.2 同仁古村落特质分析 | 第60-63页 |
3.4 同仁古村落的价值分析 | 第63-66页 |
3.4.1 历史价值 | 第63页 |
3.4.2 艺术价值 | 第63-64页 |
3.4.3 科学价值 | 第64页 |
3.4.4 旅游价值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同仁古村落评价及旅游联动发展战略 | 第66-76页 |
4.1 同仁古村落面临的问题 | 第66-68页 |
4.1.1 自身面临的现实问题 | 第66-67页 |
4.1.2 独立发展产生的问题 | 第67-68页 |
4.2 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与发展 | 第68页 |
4.2.1 保护与利用共生发展 | 第68页 |
4.2.2 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 | 第68页 |
4.3 保护与发展的目标原则 | 第68-70页 |
4.3.1 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 第68-69页 |
4.3.2 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 第69-70页 |
4.4 保护的方式与方法 | 第70-71页 |
4.4.1 保护古村落结构形态的整体性 | 第70页 |
4.4.2 保护古村落物质形态的原真性 | 第70-71页 |
4.4.3 保护古村落动态活力的永续性 | 第71页 |
4.4.4 保护古村落生产生活的公平性 | 第71页 |
4.5 发展的对策 | 第71-76页 |
4.5.1 有机更新 | 第71-72页 |
4.5.2 以文养文 | 第72页 |
4.5.3 旅游联动 | 第72-76页 |
第五章 旅游联动下的同仁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 第76-94页 |
5.1 同仁古村的保护规划研究 | 第76-86页 |
5.1.1 同仁古村落整体风貌格局的保护 | 第76-79页 |
5.1.2 同仁古村落自然生态要素保护与整治 | 第79-81页 |
5.1.3 同仁古村落人工物质空间保护与整治 | 第81-83页 |
5.1.4 同仁古村文化环境要素的保护与整治 | 第83-85页 |
5.1.5 同仁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85-86页 |
5.2 同仁古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 第86-90页 |
5.2.1 同仁古村落旅游联动 | 第86-87页 |
5.2.2 同仁古村落发展模式 | 第87-88页 |
5.2.3 同仁古村落开发利用 | 第88-90页 |
5.3 同仁古村落旅游资源联动发展 | 第90-94页 |
5.3.1 强化旅游优势资源 | 第90-91页 |
5.3.2 差异化开发旅游资源 | 第91-92页 |
5.3.3 旅游资源空间布局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