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与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天线表征参数与非腔体天线 | 第19-3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天线表征参数 | 第19-28页 |
2.2.1 电压驻波比 | 第20-21页 |
2.2.2 散射参数 | 第21-22页 |
2.2.3 方向图 | 第22-24页 |
2.2.4 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 第24-25页 |
2.2.5 带宽 | 第25-28页 |
2.2.5.1 天线带宽极限 | 第25-28页 |
2.2.6 极化 | 第28页 |
2.3 非腔体结构的双辐射天线 | 第28-37页 |
2.3.1 天线结构 | 第29页 |
2.3.2 天线设计构想 | 第29-32页 |
2.3.3 天线性能的优化设计 | 第32-35页 |
2.3.4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2.3.5 小结 | 第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腔体天线与滤波天线 | 第38-6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腔体孔径滤波天线概念 | 第38-47页 |
3.2.1 耦合矩阵理论 | 第38-43页 |
3.2.2 谐振腔 | 第43-44页 |
3.2.3 腔体孔径天线 | 第44-45页 |
3.2.4 滤波天线 | 第45-47页 |
3.3 平面腔体结构圆极化孔径天线 | 第47-54页 |
3.3.1 天线结构 | 第47-48页 |
3.3.2 天线设计构想 | 第48-50页 |
3.3.3 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3.3.4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3.3.5 小结 | 第54页 |
3.4 直线排列的三阶腔体滤波天线 | 第54-67页 |
3.4.1 天线结构 | 第55页 |
3.4.2 天线设计构想 | 第55-57页 |
3.4.3 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57-65页 |
3.4.3.1 外部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提取 | 第57-63页 |
3.4.3.2 辐射品质因数的提取 | 第63-65页 |
3.4.4 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3.4.5 小结 | 第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腔体滤波阵列天线 | 第68-83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错位耦合三阶1×2腔体滤波阵列天线 | 第68-76页 |
4.2.1 天线结构 | 第68页 |
4.2.2 天线设计构想 | 第68-70页 |
4.2.3 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70-71页 |
4.2.4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4.2.5 小结 | 第75-76页 |
4.3 基于3-D打印技术的2×2腔体滤波阵列天线 | 第76-81页 |
4.3.1 天线结构 | 第76页 |
4.3.2 天线设计构想 | 第76-77页 |
4.3.3 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77-78页 |
4.3.4 结果与分析 | 第78-81页 |
4.3.5 小结 | 第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高频腔体滤波天线阵列的探索 | 第83-108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天线阵列理论 | 第83-87页 |
5.2.1 方向图乘积定理 | 第83页 |
5.2.2 阵列因子的计算 | 第83-87页 |
5.2.3 方向性系数的求法 | 第87页 |
5.3 并联馈电2×4腔体滤波天线阵列 | 第87-100页 |
5.3.1 天线阵元 | 第87-90页 |
5.3.2 阵列最优排布 | 第90-94页 |
5.3.2.1 三维方向图的导出 | 第90页 |
5.3.2.2 阵列方向图的计算 | 第90-93页 |
5.3.2.3 最优间距的计算 | 第93-94页 |
5.3.2.4 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94页 |
5.3.3 馈电网络 | 第94-98页 |
5.3.3.1 E面功率分配器 | 第95页 |
5.3.3.2 背靠背弯头结构 | 第95-96页 |
5.3.3.3 H面T形结 | 第96-97页 |
5.3.3.4 馈电网络仿真结果 | 第97-98页 |
5.3.4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0页 |
5.3.5 小结 | 第100页 |
5.4 串联馈电8×8腔体滤波天线阵列 | 第100-106页 |
5.4.1 天线阵元 | 第100-102页 |
5.4.2 馈电网络 | 第102-105页 |
5.4.3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6页 |
5.4.4 小结 | 第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展望 | 第108-109页 |
5.6 全文总结 | 第108页 |
5.7 未来展望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附录 | 第118-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