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沸石同步脱氮除磷功能调控及机理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2-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2页
    2.1 水体氮磷污染现状及危害第14-15页
        2.1.1 水体氮磷污染现状第14-15页
        2.1.2 水体氮磷污染危害第15页
    2.2 水体氮磷控制技术进展第15-20页
        2.2.1 氨氮去除技术第16-18页
        2.2.2 硝酸盐处理技术第18-19页
        2.2.3 磷酸盐去除技术第19-20页
    2.3 沸石特性及脱氮除磷研究第20-26页
        2.3.1 沸石的特殊性能第20-22页
        2.3.2 沸石吸附氨氮和磷酸盐第22-25页
        2.3.3 沸石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第25-26页
    2.4 镧改性材料吸附磷酸盐研究第26-28页
        2.4.1 镧改性矿物材料吸附磷酸盐第27页
        2.4.2 镧改性生物质吸附磷酸盐第27页
        2.4.3 镧改性活性炭吸附磷酸盐第27-28页
    2.5 纳米零价铁负载材料去除硝酸盐或磷酸盐研究第28-30页
        2.5.1 纳米零价铁负载材料去除硝酸盐第28-30页
        2.5.2 纳米零价铁负载材料去除磷酸盐第30页
    2.6 存在问题第30-32页
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2-44页
    3.1 研究目标第32页
    3.2 研究内容第32-34页
    3.3 技术路线第34-35页
    3.4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5-37页
        3.4.1 实验原材料第35页
        3.4.2 主要实验试剂第35-36页
        3.4.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36-37页
    3.5 实验方法第37-42页
        3.5.1 Z-Na-La材料制备及其去除氨氮和磷酸盐性能测试第37-38页
        3.5.2 Z-Na-La吸附氨氮和磷酸盐特性第38-39页
        3.5.3 Z-Na-La吸附氨氮和磷酸盐机理研究第39页
        3.5.4 Z-Fe/Ni材料制备及其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性能测试第39-41页
        3.5.5 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特性第41-42页
    3.6 评价指标与测试方法第42-44页
        3.6.1 评价指标第42页
        3.6.2 测试分析方法第42-43页
        3.6.3 表征方法第43-44页
4 氢氧化钠改性-氧化镧调控沸石制备与表征第44-57页
    4.1 氢氧化钠改性-氧化镧调控沸石制备优化第44-48页
        4.1.1 氢氧化钠浓度对沸石去除氨氮影响第44-45页
        4.1.2 氯化镧溶液pH对调控沸石同步去除氨氮和磷酸盐影响第45-46页
        4.1.3 氯化镧浓度对调控沸石去除氨氮和磷酸盐影响第46-47页
        4.1.4 焙烧温度对调控沸石同步去除氨氮和磷酸盐影响第47-48页
    4.2 材料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第48-55页
        4.2.1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48-49页
        4.2.2 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第49-51页
        4.2.3 晶型结构第51页
        4.2.4 表面官能团第51-52页
        4.2.5 表面元素组成第52-54页
        4.2.6 等电点第54页
        4.2.7 负载量测定第54-55页
        4.2.8 稳定性分析第55页
    4.3 小结第55-57页
5 Z-Na-La同步去除氨氮和磷酸盐的特征和机理第57-85页
    5.1 环境条件对Z-Na-La同步去除氨氮和磷酸盐影响第57-61页
        5.1.1 溶液初始pH影响第57-59页
        5.1.2 共存离子影响第59-61页
        5.1.3 离子强度影响第61页
    5.2 Z-Na-La对氨氮和磷酸盐吸附特性第61-73页
        5.2.1 吸附动力学第61-67页
        5.2.2 吸附等温曲线第67-71页
        5.2.3 吸附热力学第71-73页
    5.3 Z-Na-La去除氨氮和磷酸盐机理研究第73-83页
        5.3.1 Z-Na-La吸附氨氮的离子交换特性第73-75页
        5.3.2 Z-Na-La去除氨氮和磷酸盐的作用力贡献率第75页
        5.3.3 Z-Na-La吸附氨氮和磷酸盐前后表面官能团变化第75-77页
        5.3.4 Z-Na-La吸附氨氮和磷酸盐前后的表面电位分析第77-78页
        5.3.5 Z-Na-La吸附氨氮和磷酸盐前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78-83页
    5.4 小结第83-85页
6 沸石-纳米零价铁/镍复合材料制备和表征第85-99页
    6.1 Z-Fe/Ni复合材料制备优化第85-90页
        6.1.1 无水乙醇体积浓度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影响第85-86页
        6.1.2 Fe与沸石负载比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影响第86-88页
        6.1.3 Fe~(3+)与BH_4~-摩尔比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影响第88-89页
        6.1.4 Ni添加量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影响第89-90页
    6.2 Z-Fe/Ni理化性质表征第90-97页
        6.2.1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90-91页
        6.2.2 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第91-92页
        6.2.3 纳米零价铁尺寸及分布特征第92页
        6.2.4 晶型结构第92-93页
        6.2.5 表面官能团第93-94页
        6.2.6 表面元素价态和相对含量第94-96页
        6.2.7 表面电位第96-97页
    6.3 小结第97-99页
7. Z-Fe/Ni同步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特征和机理第99-127页
    7.1 溶液初始pH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影响第99-106页
        7.1.1 溶液初始pH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性能影响第99-102页
        7.1.2 溶液初始pH对Z-Fe/Ni同步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动力学第102-104页
        7.1.3 溶液初始pH对Z-Fe/Ni还原硝酸盐过程产物的影响第104-106页
    7.2 共存离子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影响第106-112页
        7.2.1 共存阴离子及腐殖酸对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影响第106-110页
        7.2.2 共存阳离子对Z-Fe/Ni去除硝酸盐影响第110-112页
    7.3 硝酸盐与磷酸盐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第112-116页
        7.3.1 硝酸盐初始浓度对Z-Fe/Ni去除磷酸盐影响第112-114页
        7.3.2 磷酸盐初始浓度对Z-Fe/Ni去除硝酸盐影响第114-116页
    7.4 沸石与双金属纳米零价铁/镍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第116-118页
    7.5 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反应路径第118-119页
        7.5.1 Z-Fe/Ni还原硝酸根路径分析第118页
        7.5.2 Z-Fe/Ni去除磷酸盐路径分析第118-119页
    7.6 Z-Fe/Ni同步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机理第119-126页
        7.6.1 Z-Fe/Ni与硝酸盐和磷酸盐反应后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第119-120页
        7.6.2 Z-Fe/Ni与硝酸盐和磷酸盐反应后物相分析第120-121页
        7.6.3 Z-Fe/Ni与硝酸盐和磷酸盐反应前后表面官能团变化第121-122页
        7.6.4 Z-Fe/Ni与硝酸盐和磷酸盐反应后表面元素含量及价态第122-126页
    7.7 小结第126-127页
8 结论与创新点第127-130页
    8.1 主要结论第127-128页
    8.2 创新点第128-129页
    8.3 研究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6-15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雾霾与非雾霾期北京市北部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下一篇:生态补偿框架的构建及其基于多主体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