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1.1.1 当前社会形势概述 | 第8-10页 |
1.1.2 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 第10-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3 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特色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框架 | 第16-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2.1.1 “民生”概念的渊源 | 第16-17页 |
2.1.2 “民生新闻”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2 理论框架 | 第20-28页 |
2.2.1 新闻传播学理论 | 第20-22页 |
2.2.2 社会学理论 | 第22-28页 |
第三章 民生新闻产生发展所依托的社会环境 | 第28-43页 |
3.1 社会形态进步——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来临 | 第29-31页 |
3.2 社会阶层结构改变——平民为主体 | 第31-33页 |
3.3 市场经济发展、传媒体制改革的成果 | 第33-35页 |
3.4 转型中社会问题多发频发现状的应对需要 | 第35-37页 |
3.5 现代文化变迁激发民生新闻生命力 | 第37-40页 |
3.5.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 第37-39页 |
3.5.2 人文主义思潮 | 第39-40页 |
3.6 党和政府新闻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民生新闻的时代意义、社会价值 | 第43-58页 |
4.1 民生新闻顺应市场经济、推动体制改革 | 第43-47页 |
4.1.1 引导社会适应市场体制 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 第43-45页 |
4.1.2 对于新闻传媒及其他事业单位改制的表率作用 | 第45-47页 |
4.2 民生新闻推动公众舆论健康发展 | 第47-52页 |
4.2.1 民生新闻调控舆论引导 | 第47-50页 |
4.2.2 民生新闻强化完善舆论监督 | 第50-52页 |
4.3 民生新闻推动我国社会民主建设 | 第52-54页 |
4.4 民生新闻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 | 第54-58页 |
第五章 民生新闻的现存缺陷表现及对策分析 | 第58-68页 |
5.1 民生新闻的本身缺陷 | 第58-62页 |
5.2 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的不当新闻报道 | 第62-65页 |
5.3 民生新闻运作过程中的角色错位、职能泛化问题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社会发展趋势与民生新闻前景 | 第68-73页 |
6.1 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谐与难点并存 | 第68-69页 |
6.2 民生新闻的走向与转型 | 第69-73页 |
6.2.1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提升 | 第69-70页 |
6.2.2 聚焦农村、农民题材的民生新闻报道 | 第70-71页 |
6.2.3 关注弱势群体的服务型民生报导 | 第71-73页 |
结束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