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PVB树脂及膜片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 第13-15页 |
1.2.1 国外PVB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 第13-14页 |
1.2.2 国内PVB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 第14-15页 |
1.3 高粘度PVB树脂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1 在汽车领域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2 在建筑领域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3 在光伏电池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PVB树脂的工业生产方法 | 第18-20页 |
1.4.1 一步法 | 第18页 |
1.4.2 沉淀法 | 第18-19页 |
1.4.3 溶解法 | 第19-20页 |
1.5 PVB树脂的质量标准 | 第20-21页 |
1.6 PVB树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21-23页 |
1.6.1 PVB树脂基团间的相互关系 | 第21页 |
1.6.2 PVA的相对分子量对缩醛率的影响 | 第21-23页 |
1.6.3 PVB树脂的相对分子量、粘度及拉伸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23页 |
1.7 PVB膜的研究概况 | 第23-27页 |
1.7.1 PVB膜常用增塑剂 | 第24-25页 |
1.7.2 PVB膜的其他助剂 | 第25页 |
1.7.3 PVB膜的性能和质量指标 | 第25-27页 |
1.8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7-30页 |
1.8.1 课题的意义 | 第27-28页 |
1.8.2 本课题的目的 | 第28-29页 |
1.8.3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缩醛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30-37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31页 |
2.2.4 测试原理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2.3.1 计算公式的选择 | 第32-34页 |
2.3.2 PVB乙醇溶液pH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3 指示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高粘度PVB树脂的合成研究 | 第37-52页 |
3.1 前言 | 第37-38页 |
3.2 PVB的合成原理 | 第38-39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3.3.1 实验原料 | 第39页 |
3.3.2 实验仪器与测试设备 | 第39-40页 |
3.3.3 合成工艺 | 第40页 |
3.3.4 分析表征 | 第40-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4.1 PVA含量对体系粘度和PVB缩醛率的影响 | 第41页 |
3.4.2 丁醛用量对PVB缩醛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3 HCl用量对PVB缩醛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4.4 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对树脂形态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5 反应温度对PVB缩醛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6 反应时间对PVB缩醛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7 异丙醇用量对PVB树脂形态和缩醛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8 搅拌速度对PVB树脂形态和缩醛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9 反应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 | 第48页 |
3.5 PVB的结构表征 | 第48-51页 |
3.5.1 红外表征 | 第48-49页 |
3.5.2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3.5.3 粘度的测定 | 第50页 |
3.5.4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 第50-51页 |
3.6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PVB膜的制备 | 第52-60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4.2.3 制备工艺 | 第53页 |
4.2.4 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4.3.1 3GO的含量对PVB-Ⅰ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3GO的含量对PVB-Ⅰ膜T_g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3 3GO的含量对PVB膜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4 三种PVB膜的性能比较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支化型PVB树脂的合成研究 | 第60-69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实验的合成原理 | 第60-62页 |
5.2.1 乙二醛的接枝机理 | 第60-61页 |
5.2.2 正硅酸乙酯的接枝机理 | 第61-62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5.3.1 实验原料 | 第62页 |
5.3.2 实验工艺 | 第62页 |
5.3.3 分析表征 | 第62-6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5.4.0 沉淀法制备支化型PVB树脂 | 第63页 |
5.4.1 溶解法制备支化型PVB树脂 | 第63-64页 |
5.4.2 乙二醛加量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64页 |
5.4.3 乙二醛加入时间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4 TEOS用量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65页 |
5.4.5 TEOS加入时间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5.4.6 反应时间对PVB缩醛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5.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6.2 创新点 | 第70页 |
6.3 论文的不足与值得再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发表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