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 | 第13-21页 |
| 2.1 信任和软件可信相关知识 | 第13-17页 |
| 2.1.1 信任 | 第13页 |
| 2.1.2 可信计算研究与发展 | 第13-14页 |
| 2.1.3 软件和软件可信 | 第14-16页 |
| 2.1.4 软件可信的度量 | 第16页 |
| 2.1.5 软件行为 | 第16-17页 |
| 2.1.6 软件行为分析 | 第17页 |
| 2.1.7 软件行为监测 | 第17页 |
| 2.2 风险相关知识 | 第17-19页 |
| 2.2.1 风险的定义 | 第17-18页 |
| 2.2.2 风险评估 | 第18-19页 |
| 2.3 风险与可信 | 第19-20页 |
| 2.3.1 风险与可信的关系 | 第19页 |
| 2.3.2 风险与可信模型 | 第19-20页 |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TMBCPRE 模型 | 第21-31页 |
| 3.1 相关定义 | 第21-22页 |
| 3.2 检查点风险值的计算 | 第22-28页 |
| 3.2.1 检查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第23-26页 |
| 3.2.2 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 第26-27页 |
| 3.2.3 风险值的计算 | 第27-28页 |
| 3.3 信任度的计算 | 第28-30页 |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 4.1 仿真环境及实验 | 第31-32页 |
|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4.2.1 TMBCPRE 与正常软件行为可性度的比较 | 第32-33页 |
| 4.2.2 TMBCPRE 与MOP 模型软件行为可性度的比较 | 第33-34页 |
| 4.3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5-37页 |
| 5.1 本文所做工作 | 第35页 |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