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原始宗教论文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研究--基于禅乡黄梅实证研究

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2-13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三、研究综述第15-23页
    四、研究范畴第23-24页
    五、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24-25页
    六、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七、理论应用第26-28页
    八、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28页
    九、研究的创新点第28-30页
第二章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体系与内涵第30-47页
    第一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内涵第30-37页
        一、区域社会民间信仰概念第30-31页
        二、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研究的兴起第31-36页
        三、内涵第36-37页
    第二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特点第37-47页
        一、特点第37-43页
        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43-47页
第三章 黄梅民间信仰情况调查分析第47-93页
    第一节 调查概况第47-53页
        一、调查方法第47-49页
        二、黄梅概况第49-50页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50-53页
    第二节 个人信仰活动第53-71页
        一、宗教信仰第53-61页
        二、俗信信仰第61-71页
    第三节 家庭信仰活动第71-83页
        一、“生”的俗信第72-74页
        二、“婚”的俗信第74-75页
        三、“居”的俗信第75-76页
        四、“敬”的俗信第76-83页
    第四节 社区信仰活动第83-91页
        一、政府主导的社区俗信场所第83-85页
        二、民众参与的集体寺庙的修建第85-88页
        三、民众对社区集体俗信活动的认知与态度第88-90页
        四、社区集体具体俗信活动事项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功能及形成因素第93-107页
    第一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功能第93-101页
        一、契合民众的文化心理,满足民众多层次需用第94-96页
        二、型塑区域社会意识,维持区域社会秩序第96-97页
        三、构建公共活动空间,凝聚民众之间的情感第97-98页
        四、实施社会教化,缓解区域社会矛盾第98-99页
        五、确立社会成员的身份,培养区域性共识第99-101页
    第二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形成区域性的因素第101-105页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影响第101-102页
        二、交通状况的制约性因素第102页
        三、传统习俗推力的影响第102-103页
        四、人群意识的促成因素第103-104页
        五、典范人物的催生因素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境遇第107-119页
    第一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泛化第107-112页
        一、泛化的表现第107-110页
        二、泛化的原因第110-111页
        三、泛化的影响及评价第111-112页
    第二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功能的变化第112-115页
        一、信仰力量的减弱第113-114页
        二、信仰功能的转型第114-115页
    第三节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内卷化”第115-117页
        一、“内卷化”概念第115页
        二、内卷化的表现第115-116页
        三、内卷化的影响及评价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传承第119-135页
    第一节 传承载体第119-124页
        一、载体之一:物第119-120页
        二、载体之二:人第120-122页
        三、载体之三:口承语言第122-123页
        四、载体之四:信仰仪式第123-124页
    第二节 传承心理基础第124-128页
        一、区域社会文化认同内涵第124-125页
        二、区域社会文化认同的符号第125-127页
        三、塑造区域文化认同的路径第127-128页
    第三节 传承的策略第128-133页
        一、“借名”策略第128-131页
        二、“搭桥”策略第131-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思考第135-141页
    一、区域社会与民间信仰第135-136页
        (一) 从“民”的主体入手,民间信仰内涵在扩大第135页
        (二) 民间信仰是区域社会认同的基础第135-136页
        (三) 民间信仰在信仰内容上表现出区域性第136页
    二、区域社会民间信仰与民众第136-139页
        (一) 民众参与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第136-137页
        (二)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对民众产生区域认同与归属的影响第137页
        (三)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是存在层次划分的第137-138页
        (四) 民众的信仰仅是一种自性,而非自觉第138-139页
    三、区域社会民间信仰与国家第139-141页
        (一) 国家对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神圣化要求第139页
        (二) 区域社会民间信仰对国家的依赖——合法性与扩散性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2页
附录第152-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商行政执法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市场转型期的行业分割与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