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 第14-20页 |
1.1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 第14-16页 |
1.2 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 第16-18页 |
1.3 分散、消解间接融资的信贷风险 | 第18页 |
1.4 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3页 |
2.1 供给分析 | 第20-21页 |
2.2 需求分析 | 第21页 |
2.3 技术保障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3.1 经济风险 | 第23-24页 |
3.1.1 信用风险 | 第23-24页 |
3.1.2 利率风险 | 第24页 |
3.1.3 流动性风险 | 第24页 |
3.2 社会风险 | 第24-27页 |
3.2.1 地域差距 | 第24-25页 |
3.2.2 道德风险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地方债券的信用风险: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 | 第27-39页 |
4.1 常用风险测度模型综述 | 第27-30页 |
4.1.1 Credit Metrics模型 | 第27页 |
4.1.2 Credit Risk+模型 | 第27-28页 |
4.1.3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 第28-29页 |
4.1.4 KMV模型 | 第29-30页 |
4.2 常用模型分析小结 | 第30-31页 |
4.3 KMV模型的详细解读 | 第31-34页 |
4.4 地方政府债券分析模型中的EDF推导和EL估算 | 第34-38页 |
4.4.1 地方政府债券EDF的推导 | 第34-37页 |
4.4.2 EL的估算 | 第37-38页 |
4.5 确定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率标准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和安全债务规模:实证研究 | 第39-76页 |
5.1 ARMA模型解读 | 第40-42页 |
5.1.1 建模思想 | 第40页 |
5.1.2 建模分析步骤和模型校验 | 第40-42页 |
5.2 广州市的安全债务规模分析 | 第42-53页 |
5.2.1 广州市财政收入预测 | 第42-47页 |
5.2.2 确定可担保财政收入 | 第47-48页 |
5.2.3 EDF和EL的估算 | 第48-53页 |
5.3 杭州市的安全债务规模分析 | 第53-64页 |
5.3.1 杭州市财政收入预测 | 第53-58页 |
5.3.2 确定可担保财政收入 | 第58-59页 |
5.3.3 EDF和EL的估算 | 第59-64页 |
5.4 苏州市的安全债务规模分析 | 第64-73页 |
5.4.1 苏州市财政收入预测 | 第64-69页 |
5.4.2 确定可担保财政收入 | 第69-70页 |
5.4.3 EDF和EL的估算 | 第70-73页 |
5.5 第五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六章 关于债券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76-79页 |
6.1 法规制度设计 | 第76页 |
6.2 政策监管体系 | 第76-77页 |
6.3 市场自律机制 | 第77-79页 |
第七章 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券 | 第79-81页 |
7.1 初期准备 | 第79页 |
7.2 试点发行 | 第79-80页 |
7.3 正式推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