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6-8页 |
第2章 探源——巫觋时期鸟符号绘画的背景分析 | 第8-14页 |
2.1 巫与觋——绝地通天的神人 | 第8-10页 |
2.2 巫觋时期的绘画探源——一画开天 | 第10-12页 |
2.3 鸟崇拜——神欲之精灵 | 第12-14页 |
第3章 寻流——鸟崇拜下的鸟符号绘画 | 第14-17页 |
3.1 流之体——鸟崇拜下的鸟符号绘画 | 第14-17页 |
第4章 巫觋时期鸟符号绘画的演变研究 | 第17-65页 |
4.1 旧石器晚期 | 第17-18页 |
4.1.1 内蒙古阴山岩画(约10000年前) | 第17-18页 |
4.2 新石器时代 | 第18-39页 |
4.2.1 彭头山文化(8200年~7800年前) | 第18-19页 |
4.2.2 黔阳高庙文化(7400年~6800年前) | 第19-21页 |
4.2.3 仰韶文化(7000年~5000年前) | 第21-24页 |
4.2.4 河姆渡文化(7000年~5300年前) | 第24-26页 |
4.2.5 良渚文化(5300~4200年前) | 第26-39页 |
4.3 青铜时代 | 第39-65页 |
4.3.1 鸟人形象绘画——饕餮纹、傩面与羽人 | 第39-46页 |
4.3.2 凤鸟形象绘画——凤鸟形佩、凤鸟纹 | 第46-55页 |
4.3.3 与鸟形象绘画相关的其它符号——太阳纹 | 第55-59页 |
4.3.4 青铜时代鸟符号绘画的典型代表——荆楚鸟绘画研究 | 第59-65页 |
第5章 汇流——巫觋时期鸟符号绘画对后期鸟符号绘画的影响 | 第65-73页 |
5.1 神、鸟、人三位一体 | 第65-68页 |
5.2 巫觋时期之后鸟符号绘画的发展演变 | 第68-7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