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2页 |
2.1 材料 | 第11-12页 |
2.1.1 临床实验对象来源 | 第1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1页 |
2.1.3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11-12页 |
2.2 方法 | 第12-22页 |
2.2.1 实验对象的分组及资料收集 | 第12页 |
2.2.2 DNA 的提取 | 第12-13页 |
2.2.3 DNA 质量检测 | 第13-15页 |
2.2.4 基因芯片扫描 | 第15-19页 |
2.2.5 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2.2.6 基因芯片扫描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19-2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2-30页 |
3.1 常见基因突变中样品 DNA 阳性结果 | 第22-26页 |
3.1.1 样品构成 | 第22-23页 |
3.1.2 样品 DNA 混合池在常见基因突变中的阳性结果 | 第23-26页 |
3.2 样品 DNA 中 PD 相关的风险基因与国内外已发现的 PD 易感基因的对比 | 第26-28页 |
3.2.1 国内外已发现的 PD 易感基因 | 第26-28页 |
3.2.2 与已发现的 SPD 易感基因相一致的基因 | 第28页 |
3.3 pathway 分析与本研究发现的可疑 SPD 易感基因 | 第28-30页 |
3.3.1 pathway 分析 | 第28-29页 |
3.3.2 本研究发现的可疑 SPD 易感基因 | 第29-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9页 |
4.1 SPD 概述 | 第30-32页 |
4.2 验证既往已发现的 SPD 易感基因 | 第32-34页 |
4.3 研究发现的新的可疑风险基因 | 第34-39页 |
4.3.1 细胞凋亡通路 | 第34-37页 |
4.3.2 线粒体基因表达通路 | 第37页 |
4.3.3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作用通路 | 第37-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0页 |
5.1 结论 | 第39页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综述 | 第49-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