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6页 |
1.2.1 穿戴式健康设备的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血氧饱和度测量技术的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2.3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血压测量技术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个性化血压估测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的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2.1 血氧饱和度的生理意义 | 第18页 |
2.2 无创血氧测量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郎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 第19-20页 |
2.2.2 光电测量法原理 | 第20-21页 |
2.2.3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 第21-22页 |
2.2.4 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原理 | 第22-23页 |
2.3 血压的生理意义 | 第23-24页 |
2.4 个性化血压测量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4.1 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 第24-26页 |
2.4.2 脉搏波传播时间和血压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3 PWTT的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29-52页 |
3.1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 第29-30页 |
3.2 血氧检测节点 | 第30-44页 |
3.2.1 指环式血氧探头的研制 | 第31-34页 |
3.2.2 光信号的产生驱动电路 | 第34页 |
3.2.3 信号调理电路 | 第34-41页 |
3.2.4 分离电路 | 第41-43页 |
3.2.5 蓝牙模块 | 第43-44页 |
3.3 心电检测节点 | 第44-45页 |
3.4 数字电路 | 第45-51页 |
3.4.1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45-47页 |
3.4.2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67页 |
4.1 信号处理 | 第52-55页 |
4.1.1 信号预处理 | 第52-54页 |
4.1.2 特征点提取 | 第54-55页 |
4.2 血氧饱和度计算 | 第55-58页 |
4.2.1 血氧饱和度计算 | 第55页 |
4.2.2 血氧饱和度的标定方法 | 第55-56页 |
4.2.3 系统标定 | 第56-58页 |
4.3 个性化血压估测 | 第58-61页 |
4.3.1 个性化血压估测模型 | 第58页 |
4.3.2 系数标定 | 第58-60页 |
4.3.3 定标实验设计 | 第60-61页 |
4.4 系统终端软件 | 第61-66页 |
4.4.1 Android系统简介 | 第61-63页 |
4.4.2 系统软件结构 | 第63页 |
4.4.3 系统功能 | 第63页 |
4.4.4 软件总体结构流程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 第67-75页 |
5.1 血氧饱和度结果测试 | 第67-68页 |
5.1.1 实验方案及流程 | 第67页 |
5.1.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7-68页 |
5.2 血压估测模型测试 | 第68-73页 |
5.2.1 实验方案及流程 | 第68-69页 |
5.2.2 血压估测模型误差分析与讨论 | 第69-73页 |
5.3 血压估测结果测试 | 第73-74页 |
5.4 系统整体结果 | 第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