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第10-13页 |
一、 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 第10-11页 |
二、 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推进县域内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教育均衡 | 第13页 |
二、 教育均衡发展 | 第13页 |
三、 教育质量 | 第13页 |
四、 学前教育质量 | 第13-14页 |
五、 教育质量均衡 | 第14页 |
六、 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 第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7页 |
一、 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动态与现状 | 第14-17页 |
二、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 第17-23页 |
三、 教育质量均衡研究 | 第23-26页 |
四、 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研究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五节 研究工具及对象和方法 | 第29-34页 |
一、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30-3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第二章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效果变量研究 | 第34-5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4-49页 |
一、 身体发育 | 第34-36页 |
二、 认知发展 | 第36-40页 |
三、 语言发展 | 第40-42页 |
四、 社会性发展 | 第42-46页 |
五、 学前技能 | 第46-49页 |
第二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影响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外围和基本变量研究 | 第51-81页 |
第一节 影响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外围变量研究 | 第51-52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1页 |
二、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影响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基本变量研究 | 第52-81页 |
一、 幼儿园总体状况 | 第52-61页 |
二、 幼儿家庭与教养状况 | 第61-81页 |
第四章 影响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核心变量研究 | 第81-129页 |
第一节 幼儿班级状况 | 第81-88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81-86页 |
二、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86-88页 |
第二节 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意识状况 | 第88-110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88-107页 |
二、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07-110页 |
第三节 教师对幼儿半日活动安排状况 | 第110-115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二、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14-115页 |
第四节 教师在园行为 | 第115-117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15-116页 |
二、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16-117页 |
第五节 幼儿在园活动 | 第117-121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0页 |
二、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20-121页 |
第六节 师幼互动发展状况 | 第121-129页 |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6页 |
二、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126-129页 |
第五章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问题、原因及促进策略 | 第129-145页 |
第一节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29-138页 |
一、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29-135页 |
二、 影响 Z 县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 第135-138页 |
第二节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促进策略 | 第138-145页 |
一、 构建 Z 县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 | 第138-140页 |
二、 提高 Z 县影响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内部人员素质 | 第140-142页 |
三、 把幼儿置于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核心地位 | 第142-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附录 | 第148-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