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2.1 维生素D的合成与功能 | 第15-20页 |
2.1.1 维生素D的合成 | 第15-17页 |
2.1.2 维生素D的功能 | 第17-19页 |
2.1.3 维生素D的缺失 | 第19-20页 |
2.2 利用紫外照射提高食用菌中维生素D_2的含量 | 第20-26页 |
2.2.1 食用菌的种类 | 第20-21页 |
2.2.2 紫外照射条件 | 第21-24页 |
2.2.2.1 紫外照射波长 | 第21页 |
2.2.2.2 紫外照射射方式 | 第21-22页 |
2.2.2.3 紫外照射量 | 第22-24页 |
2.2.3 影响维生素D_2含量增加的食用菌自身因素 | 第24-25页 |
2.2.4 影响维生素D_2的含量的环境因素 | 第25-26页 |
2.3 高维生素D食用菌的应用 | 第26-28页 |
2.3.1 紫外处理对食用菌中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 高维生素D食用菌的吸收利用率 | 第27-28页 |
2.4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8-31页 |
2.4.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4.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9-3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3.2 菌种制备与照射处理 | 第31-35页 |
3.2.1 母种的制备 | 第31-32页 |
3.2.2 原种(麦粒种)的制备 | 第32页 |
3.2.3 栽培出菇 | 第32页 |
3.2.4 紫外照射处理 | 第32-33页 |
3.2.5 取样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3页 |
3.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52页 |
4.1 7个菌株子实体外观性状及产量比较 | 第35-36页 |
4.2 紫外照射对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4.2.1 紫外照射前后麦角甾醇舍量的变化 | 第36页 |
4.2.2 不同照射条件对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 紫外照射对维生素D_2舍量的影响 | 第38-46页 |
4.3.1 紫外照射前后维生素D_2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4.3.2 不同照射条件对维生素D_2含量的影响 | 第39-46页 |
4.4 不同照射时期对维生素D_2舍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4.4.1 采摘前紫外照射条件对维生素D_2舍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2 比较2个紫外照射时期的维生素D_2在不同照射条件下的差异 | 第47-49页 |
4.5 紫外照射对维生素E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49-52页 |
4.5.1 紫外照射对维生素E舍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2 紫外照射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4.5.3 紫外照射时间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5 讨论 | 第52-57页 |
5.1 麦角甾醇的含量与维生素D_2合成的关系 | 第52-53页 |
5.2 紫外照射对食用菌中维生素D_2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 最佳紫外照射条件确定及最优菌株的筛选 | 第54-55页 |
5.4 前景与展望 | 第55-57页 |
6 结论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