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1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1.1 美学接受理论 | 第19-21页 |
1.2 社会学个人社会化理论 | 第21-22页 |
1.3 教育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 | 第22-25页 |
2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和特点 | 第25-33页 |
2.1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 | 第25-29页 |
2.2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特点 | 第29-33页 |
3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分析 | 第33-39页 |
3.1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测量与调查 | 第33-34页 |
3.2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 | 第34-39页 |
4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7页 |
4.1 负面的接受体验与缺位的情感共鸣弱化了接受的认同性 | 第39-41页 |
4.2 约束性学习环境与开放式网络环境的交替作用强化了接受的复杂性 | 第41-43页 |
4.3 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泛化增加了接受的反复性 | 第43-45页 |
4.4 隐没的自我需要与未开化的自我意识制约了接受的主动性 | 第45-47页 |
5 增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策略 | 第47-51页 |
5.1 利用接受规律,尊重主体特点,提升接受体验 | 第47-48页 |
5.2 优化接受环境,激发内在需要,开发“主动”接受意识 | 第48-49页 |
5.3 研究接受机制,改造影响因素,重塑“先在结构”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