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框架及主要观点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论文框架和主要观点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3.1 关于财务状况分类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2 关于财务状况披露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4 小结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财务状况分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借鉴——信用评级理论 | 第20-25页 |
2.1 财务状况分类的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2.1.1 财务状况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2 财务状况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20页 |
2.1.3 本文财务状况分类研究的立足点界定 | 第20-21页 |
2.2 财务状况分类研究的相关借鉴——信用评级理论 | 第21-25页 |
2.2.1 信用评级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2.2.2 信用评级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及借鉴 | 第23-25页 |
3 财务状况分类的研究——财务状况系数的编制及应用 | 第25-44页 |
3.1 财务状况分类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25-27页 |
3.1.1 关于财务报告可理解性的现状 | 第25-26页 |
3.1.2 财务状况分类研究的现状 | 第26-27页 |
3.2 财务状况系数相关概念阐释 | 第27-30页 |
3.2.1 财务状况系数的定义 | 第27-28页 |
3.2.2 财务状况系数的编制意义 | 第28-29页 |
3.2.3 财务状况系数的编制原理、方法和流程 | 第29-30页 |
3.3 财务状况系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4页 |
3.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页 |
3.3.2 指标的初选 | 第30-31页 |
3.3.3 指标体系层级构建 | 第31-34页 |
3.4 财务状况系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34-38页 |
3.4.1 确定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和财务状况系数计算方法 | 第34页 |
3.4.2 构造出层次结构模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 第34-35页 |
3.4.3 单一层面权重计算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35-38页 |
3.5 编制财务状况系数,建立财务状况分类标准 | 第38-43页 |
3.5.1 基本方法原理 | 第38-39页 |
3.5.2 在财务状况分类中的具体应用——以家用电器制造业为例 | 第39-43页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4 财务状况分类和披露报告 | 第44-50页 |
4.1 根据财务状况系数进行财务状况分类 | 第44-45页 |
4.2 财务状况分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 第45-50页 |
4.2.1 财务状况分类报告 | 第46页 |
4.2.2 报告封面的直观图示评价设计 | 第46-48页 |
4.2.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的披露 | 第48页 |
4.2.4 审计鉴证部分的披露 | 第48-49页 |
4.2.5 监管部门的披露规范建议 | 第49-50页 |
5.论文小结 | 第50-52页 |
5.1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50-51页 |
5.2 本文的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