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CONTEXT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5-26页 |
1.2.1 藻菌关系的种间特异性 | 第15-17页 |
1.2.2 各类化合物(溶解有机碳,氨基酸,小分子化合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质能量流动 | 第17-22页 |
1.2.3 北极优势微藻与北极优势浮游细菌及其生态学关系 | 第22-26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6页 |
1.4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五株北极分纯微藻的藻际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7-52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2.2.1 藻种培养 | 第28-29页 |
2.2.2 微藻藻际细菌多样性 | 第29-33页 |
2.2.3 藻类相关细菌的纯培养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8页 |
2.3.1 五株藻种的藻际菌群多样性特征 | 第34-35页 |
2.3.2 DGGE图谱分析 | 第35-39页 |
2.3.3 不同微藻藻际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多样性 | 第39-40页 |
2.3.4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47页 |
2.3.5 藻类相关细菌的纯培养的结果 | 第47-48页 |
2.4 讨论 | 第48-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北极优势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与其关联菌群的生理生态学关系 | 第52-66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3.2.1 微单胞藻无菌株系的获得 | 第53-54页 |
3.2.2 北极海域优势藻株-微单胞藻与其关联菌群的生理生态学关系 | 第54-55页 |
3.2.3 采样方法 | 第55页 |
3.2.4 计数方法 | 第55页 |
3.2.5 各类测试方法(TEP,DOC,DFAA) | 第55-57页 |
3.2.6 统计分析 | 第5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3.3.1 无菌微单胞藻的结果 | 第57页 |
3.3.2 微单胞藻及其关联菌群的实验设计 | 第57-62页 |
3.4 讨论 | 第62-64页 |
3.5 小结 | 第64-66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页 |
参加项目及学术会议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