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9-18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8页 |
| ·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本文的思路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概述 | 第19-30页 |
|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城市农民工 | 第19-20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 | 第20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0-25页 |
| ·社会流动理论 | 第20-21页 |
| ·义务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 ·弱势群体理论 | 第24-25页 |
| ·政府责任理论 | 第25页 |
| ·国外流动人口义务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 第25-30页 |
| ·国外流动人口义务教育的经验 | 第26-28页 |
| ·国外流动人口义务教育的借鉴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 第30-46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 第30-35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规模由小到大 | 第30-31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法规由“限制”到“支持” | 第31-33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模式由单一到多样 | 第33-35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制度问题 | 第35-41页 |
| ·二元户籍制度的障碍 | 第35-37页 |
| ·义务教育制度的缺陷 | 第37页 |
| ·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不完善 | 第37-40页 |
| ·缺乏有效的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 第40-41页 |
|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问题 | 第41-46页 |
| ·政府设计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 第41-43页 |
| ·政府管理出现问题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研究 | 第46-56页 |
| ·加快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 第46-47页 |
| ·将静态户籍管理制度转变为动态户籍管理制度 | 第46页 |
| ·剥离户籍的社会附加功能 | 第46-47页 |
| ·改革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 第47-49页 |
| ·重新界定各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拨款 | 第47-48页 |
| ·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 第48页 |
| ·实行“教育券” | 第48-49页 |
| ·改革完善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管理制度 | 第49-52页 |
| ·改革义务教育统计口径、农民工子女登记和学籍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 ·完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制度 | 第50-52页 |
| ·构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 | 第52-54页 |
| ·行政监督的构建 | 第52-53页 |
| ·社会监督的构建 | 第53-54页 |
| ·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 第54-56页 |
| ·建立专项基金 | 第54-55页 |
|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区分与落实 | 第56-62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区分 | 第56-57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边界 | 第56-57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的责任关系 | 第57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落实 | 第57-62页 |
| ·落实中央政府责任 | 第58-59页 |
| ·落实流入地政府责任 | 第59-61页 |
| ·落实流出地政府责任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进一步的研究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