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 第17-19页 |
1 绪论 | 第19-3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9-30页 |
1.1.1 网络中的海量需求 | 第19-20页 |
1.1.2 需求感知与资源适配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1.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9-30页 |
1.2 论文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30-3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31-3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3-35页 |
1.5 论文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35-37页 |
2 需求感知通用基础框架 | 第37-5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未来网络需求感知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2.3 基于需求感知的未来网络体系设计挑战 | 第40-41页 |
2.4 需求感知通用框架设计 | 第41-47页 |
2.4.1 框架假设 | 第42页 |
2.4.2 总体框架 | 第42-46页 |
2.4.3 优势分析 | 第46-47页 |
2.5 需求感知框架应用场景示例 | 第47-49页 |
2.5.1 SFC功能支持场景例 | 第47-48页 |
2.5.2 SDN功能支持场景例 | 第48-49页 |
2.6 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需求感知框架原型系统实现及测试 | 第49-56页 |
2.6.1 原型系统实现 | 第50-52页 |
2.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3 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适配方法 | 第57-85页 |
3.1 引言 | 第57-59页 |
3.2 服务针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送建模 | 第59-72页 |
3.2.1 智慧协同网络服务注册与解析 | 第59-61页 |
3.2.2 用户选择定制模型 | 第61-66页 |
3.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3.3 网络针对用户需求的差异化服务适配 | 第72-84页 |
3.3.1 智慧协同网络无解析模式通信机制简介 | 第72-73页 |
3.3.2 UAAT传输机制 | 第73-80页 |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0-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4 基于服务需求的网络开销控制方法 | 第85-117页 |
4.1 引言 | 第86-88页 |
4.2 研究基础及问题描述 | 第88-93页 |
4.2.1 研究背景 | 第88-89页 |
4.2.2 D~2TCP机制介绍 | 第89-91页 |
4.2.3 问题描述 | 第91-93页 |
4.3 低开销数据流传输优化机制设计 | 第93-95页 |
4.3.1 总体设计思路 | 第93-94页 |
4.3.2 低开销资源适配功能 | 第94-95页 |
4.4 一种改进式的无效数据流预测方法 | 第95-99页 |
4.4.1 预测无效数据流 | 第95-97页 |
4.4.2 解释例 | 第97-98页 |
4.4.3 鲁棒性分析 | 第98-99页 |
4.5 一种基于概率模型的无效数据流自适应预测方法 | 第99-106页 |
4.5.1 无效流概率预测模型 | 第100-103页 |
4.5.2 基于阈值的预测机制 | 第103-104页 |
4.5.3 基于概率的预测机制 | 第104页 |
4.5.4 自适应的DSLO机制设计 | 第104-106页 |
4.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5页 |
4.6.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107-108页 |
4.6.2 网络开销 | 第108-109页 |
4.6.3 期限满足率 | 第109-111页 |
4.6.4 胖树形拓扑下性能分析 | 第111-112页 |
4.6.5 对basic DSLO机制的进一步测试 | 第112-11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5 基于服务需求的期限流传输调度方法 | 第117-135页 |
5.1 引言 | 第117-119页 |
5.2 研究基础及问题描述 | 第119-122页 |
5.2.1 调度算法的继承 | 第119-120页 |
5.2.2 满足期限流的最优策略分析 | 第120-122页 |
5.3 基于停等属性的数据流调度机制设计 | 第122-129页 |
5.3.1 设计目标 | 第122-123页 |
5.3.2 停等调度机制 | 第123-125页 |
5.3.3 调度块独立性证明 | 第125-127页 |
5.3.4 停等机制的可用性证明 | 第127-129页 |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29-133页 |
5.4.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129-130页 |
5.4.2 平均期限流完成时间 | 第130-131页 |
5.4.3 期限满足率 | 第131-132页 |
5.4.4 停等程度 | 第132-13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6.1 总结 | 第135-137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9-1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3页 |